2013年,咸宁因为一条铁路而载入湖北发展的史册。
今年12月28日,武咸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这是湖北历史上首条城际铁路。
从此,香城咸宁到江城武汉只需20多分钟的车程,“香江同城效应”给正在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的泉都注入了新动力,咸宁与大武汉共舞成为可能。
咸宁速度
日均修通公路3.5公里
武咸城际铁路只是2013年我市交通建设的一个分镜头。
咸通高速和咸黄高速今天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我市境内的4条高速公路(京港澳、杭瑞、咸通、咸黄)实现联网运营,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已显雏形。
与这两个标志性事件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
这一年,是咸宁交通投资史上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市交通基本建设投资将完成50.19亿元,占年计划38亿元的132%。
这一年,是咸宁交通修通道路最长的一年:全市修通公路12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数达72公里。
这一年,是咸宁完成交通项目最多的一年:49.585公里的咸通高速、22公里的咸黄高速工程已竣工。7.5公里的武咸快速通道城区段和12公里咸崇旅游公路咸安段已通车。新增码头泊位2个,年港口吞吐能力120万吨。
曾几何时,咸宁的交通被诟病为“交而不通,有区无位”。
京珠高速、杭瑞高速、107国道、106国道从咸宁穿境而过,却因为没有线连接“交而不通”; 长江黄金水道依境而过,却无像样的港口码头,紧邻武汉,可进武汉的路易堵,有区无位。
上个月底,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在咸宁调研时感慨:咸宁的交通优势正在变成产业优势,自然优势,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咸宁力度
书记市长解难题督进度
展开《咸宁交通规划地图》:5条铁路穿市而过,8大港口、10条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纵横交错。市区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与长三角、珠三角、大西南的交通联络更加便捷,以一小时车程为半径,可以覆盖辐射1亿人口。
这张虚实线交织的地图,向世人诉说着咸宁交通的变化,这变化也得到省里的充分肯定。
在2013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推进会、全省普通公路建设推进会和全省交通运输形势分析会上,市交通部门分别作了典型发言,推介咸宁经验,其核心就是“领导重视带来的咸宁力度”。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交通牢牢抓在手上,提出了“树立发展大目标,建设交通大枢纽,推进交通大改革,加快新港大发展,推进城区大拓展,构建交通大和谐”的宏伟蓝图,争取3到5年,交通投资超过400亿元,加快建设“四铁”、“十路”、“八港”、“一枢纽”,争取一年一变,三年大变,五年基本将咸宁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市委书记任振鹤、市长丁小强亲临一线解难题,督进度。任振鹤连续4年去中交集团争取支持,推动中交集团这个世界500强的央企大鳄,在咸宁投入巨资。
中交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周纪昌在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政企合作项目对接会上表示,咸宁市特别是市领导坚韧执着的办事风格,坚定了公司落地湖北、投资交通,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开展互利互惠合作的意愿。
咸宁模式
构建小支点撬动大资本
绘就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蓝图,需要巨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市委书记任振鹤的批示给出了答案:解放思想、创新模式是我市交通事业发展的一大法宝,创造了神奇的“咸宁现象”。
对于批示的创新模式,交通局长汪凡非这样解读——
模式一:借力打力。把传统的“招商引资重在资金”变为“招商引资重在资源”。
思路变了,天地豁然开朗。中交集团来了、省交投来了。这些交通和基建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带着资金雄厚、先进技术,纷纷到咸宁投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吸引他们的是咸宁交通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投资、建设、管理、营运”的四位一体模式。
中交集团先后在咸宁投资32亿元建设咸通高速,投资13亿元建设通界高速,投资82亿元建设武深高速通城至嘉鱼段,拟投资20亿元建设咸宁城区南外环高速和潘家湾通用综合码头。
在武深高速公路嘉鱼至通城段开工奠基仪式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在讲话中说,该项目的建设,是咸宁创新交通投资建设的典范,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示范。
模式二:滚动发展。以现有交通存量土地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用于收储新批土地,实现良性发展。2013年市交通投资公司成功运作土地3块共276.9亩,筹资1.19亿元;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目前共计收储土地2000余亩,挂牌出让12宗土地1139亩,共筹资5.16亿元,有效满足了市管交通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模式。
模式三:攀亲结盟。为做大做强交投公司,交通投资公司借央企在咸宁投资高速公路的契机,与500强的交通龙头老大“攀亲结盟”,创造性地争取到入股武深高速嘉鱼至通城段10%,依托央企进一步做大做强交通融资平台,壮大交通企业实力,为咸宁交通运输事业持续、跨越发展夯实基础、增强后劲。
咸宁效应
置业潮兴业潮喷薄涌现
道路的贯通,拉近了内陆与海洋的距离,拉近了工厂与市场的距离,拉近了知识与实践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咸宁立体交通的贯通,区位优势的凸显,车流、人流如潮水般涌入南鄂大地。
梓山湖新城规划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省联投集团与咸宁市共同开发45.66平方公里滨湖片区,是“1+8”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一站一城”的首个标杆性试点。
随着城铁时代的临近,梓山湖新城已成为吸引八方要素的磁石。奥克莱斯现代商业城、华中科技大学智慧城、武汉大学产学研基地和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项目均已落户,即将动工。
而在滨湖片区,早有地产商捷足先登——若非随处可见的“咸宁”二字,您会以为置身欧洲风情小镇。一幢幢精巧的别墅旁,绿树成荫,草坪如毯,鲜花绽放,到售楼部看房的私家车一拨接着一拨,其中不少挂着安徽、湖南、上海甚至广东牌照。
随着京港澳、杭瑞、咸通、咸黄高速公路的联网运营。咸宁亦成为产业转移的聚集地。
中国玻璃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南玻集团携资15亿元在咸宁兴业。中国企业500强之一——雨润控股集团斥资16亿元,在咸建设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
武汉东湖高新区把光谷生物城的园外园设在咸宁,并携手咸宁投资30亿元建设光谷生物城咸宁医药园……
市经信委主任张晓先说,咸宁区域交通优势的凸显,增强了咸宁与武汉等周边城市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交流和市场融合,这有利于咸宁在承接中升级,在转移中创新,与周边大城市进行良性的生产要素再配置。
(记者 何泽平 甘青 通讯员 梁冕 殷汉宁)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武咸城铁列车时刻表出炉 前期7个车站投入使用
下一篇:
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是深化中国电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