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母亲,雷绍兰本该有个快乐幸福的家庭,不幸的是,她得了一种病,叫系统性红斑狼疮,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为了治病,她花光了家中10多万元的积蓄,现在面临每月2000多元药费的沉重负担。
就在雷绍兰一筹莫展之际,嘉鱼计生协会来到鱼岳镇石矶头村,请医生帮她检查身体,帮她丈夫在县城找到一份稳定工作,让这个不幸的母亲看到了希望。
像雷绍兰这样因病致贫的计生家庭,在嘉鱼还有不少。于是,嘉鱼计生工作开始转型,由过去单纯地控制人口数量,到如今将关注关怀的目光投入计生户的生存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一个个致富项目,一次次资金扶持,“生育关怀”助力计生家庭幸福前行
21日,记者走进位于潘家湾镇四邑村的苗圃基地,张联红正在为村民进行苗圃技术指导。5年前,作为先富起来的“农村能人”,在镇政府的推荐下,他加入了镇计生协会,把苗圃基地设为该镇首批“生育关怀·幸福家庭创建”示范点。
张联红说,我是一个计生户,也是计生协会会员,总会优先安排村里的计生户特别是计生困难户到基地务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据介绍,嘉鱼有200多个计生协会组织,遍布机关、企业、社区和村组。他们或通过项目扶持、产业带动,为计生家庭“造血”;或通过技能培训、资金扶持,为计生家庭“解困”。
陆溪镇邱湾村的双女户何木山、杨小秀夫妇,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帮他家摆脱困境,县计生协会拿出一部分启动资金,帮他们发展黄鳝养殖。经过多年摸索,他家的黄鳝养殖已发展到400多网箱,年收入15万元,俩女儿也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杨小秀对记者说,创业初期遇到很多困难,县计生协会总是及时给她资金上、技术上的帮助,还帮她打开销路。
陆溪镇界石村的大棚蔬菜产业近年发展得风生水起,镇里将计生家庭户的蔬菜大棚调整到一起,建立专门的计生家庭致富基地,在公积金及公益金的提取、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减免、技术学习培训、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都给予优先照顾和安排,让一批计生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条条惠民政策,一回回贴心服务,彰显“生育关怀”浓浓的关爱之情
同农村有儿有女的家庭相比,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更加迫切。事实上,嘉鱼的“生育关怀”活动,使农村“两户”家庭的子女成才教育越来越有盼头。
官桥镇白湖寺村独女户邱建军、雷玉兰夫妇,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用打工挣来的钱,建起了养羊基地。创业初期,由于缺乏养羊技术,第一年亏损20万元。县计生协会了解情况后,请专业人员上门传授技术,并帮忙跑贷款,找销路,使他们顺利渡过了难关。后来,女儿如愿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并领取了县里的1000元奖励金。
嘉鱼对高考录取一、二类院校的“两户”子女一次性奖励1000元,仅去年就奖励了39名考生。1000多户“两户”子女就读本县高中,中考享受到了加10分的照顾。
不仅如此,“生育关怀”的触角延伸到育龄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各个领域。
——对符合条件的计生家庭减免医药费,为128名计生后遗症妇女免费治疗并纳入低保;
——县、镇、村各级计生服务机构为计生家庭免费提供孕前检查、生殖健康普查,让计生家庭充分享受到生殖健康权益;
——为解决计生人员养老问题,除优先让农村计生老人入住敬老院外,将扶助标准提高到每月100元、特扶对象提高到每月150元,终生独女家庭办理养老保险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工资加发5%;镇办企业、非县属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发放3500元。
近两年,该县累计落实奖扶、特扶、就医、奖励、保险、贷款贴息、技能培训等资金1100万元,惠及了1.35万户计生家庭。
一项项创新措施,一笔笔财政投入,是“生育关怀”工程落地的有力支撑
走进鱼岳镇梁家山社区,映入视线的是整洁的环境和幢幢新楼。沈阿萍的家简朴干净,焕然一新。作为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她享受政府优惠的政策扶持,去年住进了廉租房。
2011年,嘉鱼县启动安居工程,发放住房补贴220多万,优先为3300多户计生家庭落实了廉租房;补贴资金48万,为80户农村纯女户进行了危房改造。
在“生育关怀”行动中,嘉鱼县委、县政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力为这项惠民工程保驾护航。
他们整合政策资源,调整充实县“生育关怀”行动领导小组力量,成员单位由10个增加到31个,明确县卫计局、民政局、残联、扶贫办、人社局、住建局等10多个部门的任务和职责,完善了对计生家庭的“奖、优、免、扶、助、保”等具体规定。
一些经济负担重、生产能力弱、成员身体差的计生贫困家庭的遭遇,尤其让人挂心。该县一方面“温情帮扶”、“技术帮扶”,采取机关干部一对一的方式,在全县结对帮扶1638户计生家庭。另一方面,面向社会,通过财政投入、企业冠名捐助、公开募集等形式,募集“生育关怀”资金500多万元,建立财政投入、企业资助、社会募捐的长效投入机制。
在短、平、快的“技术扶助”和细雨润物般的“长效关怀”下,计生政策的甘甜雨露正不断滋润着每一个计生家庭。
正如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住进如此亮堂新居的沈阿萍所说:“托了政府的福,托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福!”
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愿“生育关怀·幸福家庭创建”行动,伴随嘉鱼蓬勃发展的铿锵足音,越走越宽广!
(记者 饶敏 特约记者 江开群 通讯员 李青山)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 推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篇:
刘汉刘维一审被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