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辉煌2014④]香城泉都绿色崛起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01-13 08:01:00

  全国首个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落户咸宁;

  市州首个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出炉”;

  楠竹、茶叶、油茶“三大百亿产业”扬帆远航;

  以绿色崛起为主题的第七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发热潮;

  ……

  去年来,我市进一步强化省级战略咸宁实施的落实定力,抢抓全国全省重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咸宁绿色崛起步伐。

  绿色崛起气势如虹,咸宁发展步履铿锵。

  坚持顶层设计:用规划引领绿色崛起

  作为武汉、长沙、南昌金三角中的中心城市,咸宁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

  城市森林覆盖率54.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357天,地表水IV类及以上的水体比率达100%以上,成就了中国温泉之乡、桂花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等美誉。

  如何以城市品牌为中心,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使城市更好地发展?用规划引领绿色崛起,已经成为我市深度打造香城泉都的战略选择。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规划引领城市绿色崛起。1月, “咸宁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出炉。随后,与其配套的10个专项规划、6个分区规划编制完成,市域5县(市)相继完成新版总规修编工作,为全域城镇绿色发展、绿色崛起描绘了宏伟蓝图。

  该规划是我省首个市州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极具咸宁特色。为实现我市城乡一体化快速跨越式发展,规划结合现有区域、资源优势,提出十大行动计划,构建沿106、107国道和沿江、垂江4条“新型城镇化试验带”,计划每个县(市、区)每年选择1个镇和1至2个村或社区进行试点、重点打造,至2030年建成20个重点镇和200个新型社区。通过示范引领,推广全域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我市准确把握自身生态优势,定位宜居宜业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突出了绿色特质:以质为魂,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以水为纲,打造江南水城特色;以绿为脉,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以路为景,美化城市整体形象。在此框架下,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地绿线、基础设施黄线依规而建,有序发展。

  去年底,由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编制的《咸宁绿色崛起发展规划》正式出炉。专家提出,要结合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和咸宁市经济发展情况,构建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体系——

  绿色产业——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带动,重塑绿色环保的产业体系。

  绿色城镇——通过共建共享机制,营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城镇。

  绿色生态——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

  绿色文化——通过组织、宣传和引导等多种有效方式,构建绿色新风尚。

  绿色管理——通过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管理技术推广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构建绿色治理体系。

  按照规划,我市从绿色崛起空间布局、构建绿色崛起的产业体系、加快绿色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市场化生态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绿色崛起发展。

  去年12月,第七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在鄂南大地掀起高潮。一张蓝图画到底,构建绿色崛起的目标体系、任务体系、保障体系和项目承载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崛起步伐成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大纲。

  做强绿色产业:注入区域崛起新动力

  绿色崛起,需要坚实的起跳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宝贵的绿色资产,从绿色产业寻找突破口,咸宁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发展优势。

  资源禀赋和历史传承为咸宁指明了道路:“楠竹之乡”、“茶叶之乡”闻名遐迩,“茶马古道发源地”享誉中外,油茶产业异军突起。楠竹、茶叶、油茶,正是咸宁实现后发赶超的绿色内核。

  按照打造楠竹、茶叶、油茶三大“百亿产业”的战略部署,去年我市严格落实《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三个纲领性文件。

  按照做强三大“百亿产业”的战略定位,我市迅速掀起了“百亿产业”大发展的热潮。全市设立1亿元的楠竹、茶叶、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实施县(市、区)建十万亩、乡镇建万亩、村建千亩的“十万千”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三类农业品种的基地面积以年均10万亩的速度递增,基地建设强势推进。全市竹林面积达到163万亩,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油茶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

  依托持续壮大的三大产业基地资源,从事楠竹、茶叶、油茶深加工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陆续上马,产业龙头不断涌现,品牌价值快速提升。2014年,全市竹产业预计实现综合产值18亿元、增长38%,茶产业预计实现综合产值43亿元、增长43%,油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增长31%。

  立足丰富的竹、茶、温泉资源和山水文化底蕴旅游产业也已成为咸宁的重要生态富民产业。

  去年初,我市提出转型提效,实现工业崛起与绿色崛起相融合。全市在工业项目建设中恪守“五个一律”: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上;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淘汰;未完成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县市一律实行“区域限批”;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不贷。

  在工业绿色崛起的思想指引下,咸宁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对工业项目严把“准入关”。一家总部位于无锡的企业曾与我市接洽,拟投资30亿建设项目,了解到该项目可能产生较大污染后,相关部门果断回绝。

  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11家,总数达到854家,淘汰落后产能32.5万吨。厚福医疗、玉立砂带、恒昊科技、华航光电等7家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森工产业集群新增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探路低碳经济:树起绿色发展新标杆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

  去年10月,市政府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等机构签署协议,全国唯一的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落户咸宁。

  该中心将立足产权交易、产业投融资、企业孵化器、产权登记托管、文化创意服务等六大功能平台,建立林业生态产业交易、管理、金融、国际贸易、文化创意及林业低碳等六大服务体系,还将打造林业生态产业标准制定权、交易登记权、价格制定权、产业金融体系国际话语权及文化品牌主导权。力争3至5年后,发展成为中部地区的碳文化交易服务中心。

  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落户咸宁,将咸宁生态(文化)产权交易置身于全国大市场,必将有力推动生态产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漫步咸宁大街小巷,道路管线全部埋入共同沟,桂乡大道沿线路灯全部换成节能灯,新型墙体自保温材料开始推广,太阳能和地源热等再生能源进入实际应用。去年来的点滴变化,诠释着绿色咸宁渐入佳境。

  我市还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强湖泊水库保护,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推进淦河、陆水流域水污染治理。黄盖湖等7个湖泊纳入国家湖泊生态环保总规。

  华润电力、巨宁森工等高能耗龙头企业先后完成技改;南玻集团同步完成脱硝设施和余热发电工程建设;华润电力湖北蒲圻电厂二期项目成为华中地区第一批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装置的火电厂;湖北精华麻业通过“以新代老”,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240万吨。

  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是实施“绿满荆楚行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建设美丽湖北的具体行动,是建设鄂南强市、生态咸宁的重要举措。去年2月,我市启动了“绿满鄂南香溢咸宁”行动,各地广泛开展了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积极创建全省绿色示范乡村。

  让森林入村,绕路,依水,围田;房前有景、院中有果、屋后有林。我市各地突出秀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原始风貌,遵循群众意愿,科学编制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开展村湾整治,倡导文明新风。

  全市先后有60个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2个村庄被命名为全省“宜居村庄”, 18个村荣获了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在低碳理念引领下,如今咸宁变得更加洁、绿、亮、美,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新风尚深入人心,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城区空气优良率,咸宁在全省仅次于神农架和恩施。(咸宁日报记者 向东宁 朱哲)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咸宁市去年1.29万名特困残疾人领生活补贴774万
下一篇: 咸宁市落实书记管党治党第一责任 严抓制度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