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1日,在宜昌召开的全省“两创”工作推进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副主任尹汉宁对我市“一五一十”工程经验进行了点评,认为咸宁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站位高、力度大、投入多、成效显。
“一五一十”工程是我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工程包括:围绕一条主线——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五项建设——村(社区)一级普遍建成一个中心文化广场、一批文化中心户,一批文化墙(橱窗)、一个文体活动队和一个志愿者队伍;突出一个主题——中国梦·我的梦;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工作。
市委要求全市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做到村、居一级文明建设硬件全面加强、机制全面创新、活动全面覆盖、成效全面提升。
一年过去,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人物演绎大主题
去年10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济民驻村蹲点调研时了解到,一些村民富裕了,但对公共事务、公益事业不关心,家人邻里扯皮闹事不断;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精神空虚,打牌赌博成风。王济民认为,这都是因为农村基层精神文化生活贫乏。
调研的成果是,市委决定,结合农村的具体特点,为基层农民提供精神文化领域的产品和交流场所,从而消解邻里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形成凝聚力,使农村更加安定,也让基层群众更加幸福。
2014年2月,“一五一十”工程正式启动。也成为我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特色动作。
通山县通羊镇下沙村教师汪绿叶、朱文生夫妇俩现在特别忙,也特别开心。过去,汪绿叶组织嫂子大妈们成立了腰鼓队空余时间教村民跳舞,朱文生自己动手写歌词,乡土气息很浓,颇受村民欢迎。时间久了,汪绿叶觉得,光蹦蹦跳跳也不是个事,应该把大家发动起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增强凝聚力。
村里按照“一五一十”工程的标准,以汪绿叶夫妇为文化中心户,组建一支文体活动队和一支志愿者队伍。感觉到自己身上承担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艰巨的任务,汪绿叶夫妇做的格外卖力。说唱身边事,聚拢周围人,草根专家把中华传统文化、行为准则、大政方针悄无声息地传递到村民心底。
像汪绿叶、朱文生夫妇这样,文化中心户主要来源于教师、村干部、民俗文化传人、文艺爱好者等家庭,每个组平均不少于2户,“结对子、种文化”,把雪球滚大。
通山县委宣传部长镇权介绍,“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主动参与家园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高涨,各种陋习大为改观,农村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70%的村成立了太极拳、广场舞、秧歌等文体活动队,村级文体活动队数量达到1450余支,总人数接近6万人。通山县“百姓大舞台”、崇阳县“提琴戏剧节”等文化品牌逐渐形成。
新增志愿服务队1494支,新增志愿者66万余人,示范村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农村总人口的15%以上;全市909个行政村接受“结对子、种文化”的培训对象超过5000人次,培养农村文化人才120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达到2万余户。
小投入引发大变化
“一五一十”工程实施以来,带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按照“五有”要求,各地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村里已建有中心文化广场的,扩建至500㎡;没有的村,新建一个不小于300㎡的场地,并配备必要的音响设备。在文化广场周边,设立文化墙。内容图文并茂,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普卫生常识等。鼓励农村文化人才参与创作,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崇阳县青山镇南林村文化墙最近一期的主题是计生宣传,村民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计生优惠政策。妇代会主任黄叶感慨,计生文化墙借助“一五一十”工程建成,不仅宣传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也成为计生办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嘉鱼县陆溪镇藕塘村重视农村文化生活。该村投资400万元兴建了4000平米的农民文化广场,并配有舞蹈排练厅、电子阅览室、群众活动中心等10间活动室;2014年5月,还建成了全县首家农村3D电影院。有了阵地,有了热情,该村组建了腰鼓队、太极剑、广场舞、礼仪队等10余支演出队伍,成立了200人组成的金泉农民艺术团,连续参加两届县春节联欢晚会。
嘉鱼县采取“财政支持、共建单位帮扶、村级自筹、群众投劳、社会捐献”相结合的办法,共筹资1000多万元投入村级文化广场建设,新建村级文化广场74个,全部按照有体育设施、有健身器材、有文化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和有配套绿化设施的“五有”标准进行配套建设。
自“一五一十”工程实施以来,咸宁市累计新建村组文化广场1200余个,新增面积30万余平方米,村组文化广场总数达到2800余个,总面积96万多平方米;新建村级文化墙(橱窗)2534处。
小节目形成大合唱
文化中心户、文体队、志愿者队伍,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角。
宣传文化部门因势利导,将道德讲堂看搬到社区、村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南鄂楷模”评选活动,用道德模范典型事迹感染、教育基层群众,形成了精神文明的“大合唱”。
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积极分子的作用,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五老”人员,组建志愿服务队,一方面承担村里环境整治、邻里守望等公共事务,另一方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公益活动,帮助困难户、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儿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上半年,全市已建成村级道德讲堂220余所,今年以来先后挖掘出朱光明、曹莲英、潘淼春等30余名基层道德模范典型,举办各类道德讲堂活动540余场,受众人群达20万余人,道德讲堂逐渐成为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
“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要对照标准,简便易行,重在左邻右舍信服。十星级文明户典型,该上榜的上榜,该上讲台的上讲台,让他们感到光彩、体面。让老百姓都以争当十星户为荣,形成争星、创星的态势。通过创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重点开展乡村干部讲精神、草根专家讲理论、先进模范讲事迹、村组党员讲体会、干部群众讲感受等“五讲”活动以及孝德、诚信、勤俭家庭评选等“三评”活动。
“南鄂楷模”评选实行每月一评。注重突出一线基层的“草根”候选人,注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人。每月从各地上报的候选人中筛选20名初步候选人,再由10家单位组成的评审会投票确定10名“南鄂楷模”的正式候选人,由市直五家媒体发榜。评选、宣传这些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2014年,先后发布“南鄂楷模”60人,推荐“荆楚楷模”60名,上榜5名,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干部的普遍赞誉。
“一五一十”工程,就是在一五一十地推进。基层干部反映,以文化广场为中心,拓展平台和阵地;以文化中心户为支撑,强化文化队伍建设;以特色文化墙为窗口,可视化宣传价值导向;以发展文体活动队为抓手,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以组建志愿者队伍为重点,发展公益事业;以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活动效果明显:政民关系由“疏”变“亲”;人际关系由“冷”变“热”;人居环境由“乱”变“美”;村民风貌由“差”变“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虚”变“实”。
武汉大学左亚文教授对“一五一十”工程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左亚文说:“ ‘一五一十’工程从小处着手,通过每一个细节,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友爱互助的温暖,这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记者 向东宁 朱哲 通讯员 王铄辉)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