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黄玥)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信息表示,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这意味着,游客外出旅游不再“任性”了。
舆论普遍认为,建立游客不文明档案,旨在开启文明旅游时代的“美丽”信号。由此,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上升到社会管理层面,实际上是提升了一个层次。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外出旅游成为国民放松休闲的首选。然而,景区大声喧哗、商场购物不排队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国内景区屡见不鲜。在境外,中国游客“窘态百出”更被贴上了“中国特色”的标签,严重影响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此举暴露出国民素质建设落后于物质幸福建设速度的问题,人们普遍还停留在粗糙肤浅和流于形式的旅游习惯中。
为了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中国政府一直在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游客不文明现象的办法。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将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
“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范了旅游市场所有责任主体的行为约束,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旅游行为的理解和认知。”夏学銮说。
而此次建立游客不文明档案也提出将依法制定对不文明旅游者追责制度。
媒体人殷建光认为,此举是国家旅游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为依法治理旅游工作设立具体规矩。
最新一项数据显示,2014年预计国内旅游人数达36.3亿人次,出境游达1.14亿人次。旅游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国民出国旅游的部分陋习以及中国旅游市场秩序尚欠规范,导致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塑造阻力重重。
“游客不文明行为是旅游发展的短板,必须在文明旅游新时代里补齐,而旅游正成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领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薛澜说。
然而,提升游客文明行为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演进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当人们的道德水平无法达到自我约束的时期,仍然需要通过市场契约、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进行规范。
其中,社会诚信是重要一环。《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4)》指出,旅游业和广告业是最不受信任的两个行业,而旅游业则是社会信任水平中唯一不增反降的行业。
薛澜表示,游客不文明档案是旅游系统全面开展诚信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不文明和不诚信看似是两个不同含义的个体行为,但两者的外延有交叉重叠部分,严重的不文明往往也涉及到不诚信。
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到银行、法院、学校纷纷采用诚信档案系统,重塑个体诚信已成为社会共识。而旅游行业也希冀通过个人“攒人品”来加速社会诚信化。
“一处失信、处处制约,通过将个人行为纳入到诚信记录,会引领一种新的旅游风气,让不守旅游规矩的人在信用评分上有较低的排名,从而受到应有的管束和惩处。”网友“小奇”说。
“不仅如此,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与旅游服务跟不上有密切关联,”薛澜建议,首先应建立景区、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的不文明档案,用明确规则倒逼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品,从而满足游客的需求。
然而,也有大量网友质疑建立了游客不文明档案之后,由于无法追踪个人不良信息,加上尚未制定档案记录细则及惩罚措施,也会使不文明档案建设形同虚设。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表示,游客不文明档案的执行必须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对程序、裁量权有严格的规定,并根据情节的不同分等级处理,设置一定的惩罚时效。
“诚信是最大的社会资本,制度规范只是让不文明游客形成对诚信道德和依法行事的一种约定,要让整个旅游生态更加文明,更多的是依靠全民素质和文明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部门、旅游经营者共同发挥作用,通过自觉倡导健康有序的旅游行为,让旅游真正回归精神文化活动的本质。”薛澜说。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