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因矿建厂,因厂设市。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湖北最早成立的省辖市之一,如今的黄石已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并由因矿立市转型为“生态立市”。
初冬时节,记者深入黄石境内,一睹涅槃重生的新黄石。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黄石,因矿产资源丰富得名,曾是全国六大铜矿基地、十大铁矿基地之一,被誉为黄金宝石之地。烟囱曾是黄石繁荣昌盛的象征,城区大大小小的烟囱有上千个。
有所得必有所失。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采矿、冶炼,不仅使黄石资源日益枯竭,更催生了严重的生态创伤:山体方面,开山塘口400多处、塌陷区8.4平方公里、地质灾害隐患点近500处;土地方面,损毁土地面积21万亩、废弃地7万亩;水体方面,湖泊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空气方面,每年降尘量6000多吨,部分区域市民不敢开窗户。
不仅如此,传统工业衰落,产业工人失业,财政收入减少……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抚平创伤,转型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自然、健康生活。”黄石市委宣讲团宣讲员、湖北理工学院副校长王志超在介绍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的经历时感慨万分。
为此,黄石市大力实施治山、治水、治气、治土等“四治”工程。
治山,将开山塘口生态修复作为促进城市转型、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来抓,投资3.6亿元进行全面治理。治水,实施总投资14.67亿元的亚行贷款黄石市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治气,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计划,重点实施重大节能减排项目320个,积极推行脱硫、脱硝差别电价。治土,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40个,新增农用地3.08万亩。
转型升级另辟蹊径
转型发展须有壮士断腕之决心。
近年来,黄石市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能低下的“小高炉”、“小钢铁”,一律关、停、并、转,淘汰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落后产能196.7万吨。仅大冶一个地方,关停并转1300家“五小”企业。对于大型企业,虽不能一关了之,但也绝不能“无动于衷”。该市累计投资300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新冶钢百亿元“淘汰落后、特钢升级”技术改造工程、大冶有色年产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华新水泥市政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等一大批重大改造项目。
如今,新冶钢的特钢生产能力、实现利润、吨钢利润均位列全国第3位。大冶有色生产能力由全国第5位上升到第3位,率先在全国实现铜冶炼清洁生产。华新水泥在保持全国水泥行业前三名的同时,实现向节能环保产业的转型。
这就是黄石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自主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内涵发展道路,让老母鸡下“金蛋”。
同时,黄石积极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随着上达电子、星河电路、宏广电子、欣兴电子等一批在建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400亿元,预计“十三五”期末可实现年产值过1000亿元大关,湖北省第10个千亿产业呼之欲出。
生态新城呼之欲出
“黄石越是细品,越有味道,风景雅致秀美,工业基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与我们杭州有共通之处。”11月25日,来黄石参加 “百家媒体聚焦魅力黄石”全国新闻摄影采访活动的杭州日报视觉影像部主任慈宏给黄石点了个赞。
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黄石正在华丽转身:产业规模明显壮大(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52.1亿元,全市产值过百亿元产业6个)、产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集群式发展明显加快、产业效益质量明显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明显推进。
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明显改善。黄石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连续7年达到310天以上;长江黄石段水质保持在Ⅲ类水平,磁湖Ⅲ类水质达标率86.5%。
去年以来,黄石连续举办了两届园林博览会。不仅如此,2016年9月,湖北省首届园林博览会将在黄石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核心区举行。《(黄石)园林博览会概念性总体规划》将园博园定位为“凤舞金湖,水秀园冶”,突出“转型黄石、灵秀湖北”的园博主题,打造一派水韵与花田相互叠合的独特景观。
黄石的未来将如何规划?黄石市委、市政府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山水、岸线资源,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黄石,这座曾经饱受污染的重工业城市,如今正在变身为“生态新城”。(荆楚行记者 傅天好 周光兵 陈曦 刘伟峙)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