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一枝一叶总关情 幕阜山片区精准扶贫系列报道②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12-14 08:12:00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38.3万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2.9%。这些贫困人口能否脱贫,成为影响我市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因素。

  啃下这一硬骨头,首先要掌握“第一手资料”。

  我市始终将精确扶贫对象作为精准扶贫的前奏,严把“进”、“出”两个关口,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亮出“穷家底”

  扶贫扶没扶在点子上,首先就要看找没找到真“穷人”、挖到真“穷根”、摸到真“穷底”。

  曾几何时,贫困线、低保线、最低收入线“标准不一”,扶贫、民政、残联“多龙管水”,脱贫与返贫不断“跳水反弹”。

  精准扶贫要先摸清底子。通过对贫困人口、贫困村进行摸排,我市开始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科学划分、摸清底数。

  “老乡、你们家有几口人?”“耕地面积多少?”11月初,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组下到大幕乡泉山口村,挨家挨户对村民开展精准识别,逐一调查各家人口、土地、房屋以及家电置办情况。这一串数字,是责任的结晶。

  10月底,在通城县塘湖镇石港村村委会,来自中石化通城石油分公司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两名队员正和33名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们围坐一起,对入户调查的情况进行最后汇总。

  “自精准扶贫工作组8月底成立以来,这已经是我们第8次进村了,今天把大伙聚在这里,是要根据之前调查的结果,把贫困户名单及分类扶贫方法初步定下来。”工作组成员刘飞跃告诉大家,名单出来后,第二天就张榜公示。经过两个小时的统计和讨论,最终,石港村初步确定了贫困户89户、287人。

  有人说,精准的阿拉伯数字,“量”不出准确的扶持对象。这一次,咸宁市、县、乡、村四级自上而下签订了减贫责任状,各级驻村工作队组织进村入户,锁定了贫困群众,摸清了贫困基数。

  市直通山精准扶贫工作团驻新桥冯村工作队推出《下村十问》,为党员干部下村摸底制定访问要点。一问吃饭香不香, 仓里谷粮缸里油;二问穿衣暖不暖,床上被子柜里衣;三问家禽肥不肥,圈里猪羊窝里鸡;四问庄稼好不好,地里秧苗土里菜;五问家庭和不和,家里媳妇邻里亲; 六问身体行不行,走路精神睡得香;七问政策知不知,如何养老买保险;八问近况 佳不佳,有无困难心烦忧;九问帮扶愿不愿,政策惠民干部帮;十问建议有没有,乡村发展献计谋。

  过去为何没有这么大动干戈摸“家底”,是因为“象征”扶贫、“救济”扶贫,扶多少算多少,扶到哪里算哪里,工作队没有责任,老百姓也没多指望。

  这次恐怕不同了。一些群众感叹地对记者说:“历史上没有谁来关心穷人的‘家底’,也没有谁来公布穷人的‘家产’,只有共产党政府做到了!”

  贫困有了“身份证”

  在崇阳县白霓镇油市村便民服务厅,电子公示栏显示着该村精准扶贫对象的统计信息。

  “我想查看贫困户殷亮明的信息,该怎么查找?” 崇阳县委书记杨良锋问。

  工作人员迅速在查找栏中输入“殷亮明”,其信息立即显示出来:家庭住房条件差且负担重,家中读书人口2人,长期患病1人。全家收入依靠他做瓦工艰难维持。

  如今,轻点鼠标,打开崇阳县 “贫困人口信息查询”,输入贫困户姓名或帮扶人姓名,再输入验证码后点击鼠标,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帮扶人信息、措施成效等全部显示在网页上。

  崇阳县借鉴贵州毕节经验,严格遵循入户调查、村委会审核、初次公示、党员群众代表复议、村登记汇总、乡镇审核、二次公示、县级复审公示公告等操作程序,认真审核认定贫困户,并按照“一户一册、一村一档、一县一网”的三级联通模式,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率先开通了精准扶贫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像吴大雄这样的真正的贫困家庭,政府想怎么帮扶,我们都没有意见!” 吴大雄是通城县大坪乡栗坪村村民,因病致贫,家里仅靠低保度日。当地群众看到精准扶贫公示时,心悦诚服。

  记者在栗坪村村委会办公室看到,全村28户贫困户一户一档。翻开档案袋,统计表、个人资料,各种附件一应俱全。村支部书记李秀龙介绍说,该村对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核实一遍,以农户上年纯收入水平和当年收入来源为基础,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圈进来,已脱贫的剔出去。

  连日来,各级驻村工作队根据农户出行特点,通过午间访谈、夜间访谈、预约入户等方法,以精准问询、农户自述、实地考察、群众反映等方式,对贫困户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与帮扶对象拉家常、讲扶贫政策,充分了解帮扶对象的需求,建立扶贫帮困台账。

  家家有本“要念的经”

  一户一个脱贫措施,一户一张脱贫明白卡,包村干部要签订承诺书,确保脱贫有计划、致富有路子。

  通山县因户施策,精准帮扶。视特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梳理分类,分建房、教育、发展生产、生活保障、治病五种类型,进行差别式帮扶。

  崇阳县制定“161”行动纲领,对口帮扶,强化“3+1”责任体系,扶持产业,推行“4+X”项目菜单,典型引导,营造“1≥10”示范效应。

  通城将扶贫对象分为四类:没有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扶贫对象归为一类贫困户;因灾因病致贫、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的扶贫对象归为二类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缺少劳动技能致贫的扶贫对象归为三类贫困户;有发展生产能力、居住条件恶劣的扶贫对象归为四类贫困户。根据分类制定扶持项目,明确任务清单。

  对精准识别的扶贫对象区分不同情况,我市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施兴业帮扶、搬迁帮扶、智力帮扶、政策兜底帮扶。

  明确扶贫进度,一对一开展结对帮扶,各地通过差异化扶贫、造血式扶贫、市场化扶贫、固本式扶贫,硬化帮扶措施,切实做到精确制导,精准脱贫。

  各地对不同贫困户因户施策,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过去只有干部有‘档案’,现在贫困户既有‘档案’,又有致富路子,真正是空前重视!”说起精准扶贫,群众无不翘起大拇指。(记者 刘文景 朱哲 通讯员 曹杰)

编辑:hefan

上一篇: 【荆楚行潜江】打好名人牌 创新引领文化大繁荣
下一篇: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干部任前公示公告(2015年第217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