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沐露润千山翠 幕阜山片区精准扶贫系列报道③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统筹力量,创新模式,我市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创造了精准扶贫的“咸宁特色”、“咸宁精彩”。
“二次流转”:“命根子”再迸生机
站在通山县大畈镇万亩油茶基地上,放眼望去,壮观整齐的梯田,广袤无垠的翠色,宛如人间仙境,世外乐园,谁还会说这是贫困村?
大畈镇板桥村全村1700余人,人均拥有2亩以上山林,过去有的种油茶、有的种柑橘、有的种楠竹,规模小,市场窄,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富不起来。
坐拥青山绿水,三分之一人口戴着贫帽,可惜!
去年4月,村里引进湖北天宇公司,通过山地二次流转,集中3000余亩山林连片发展油茶,形成“公司+基地+村委会+农户”的新模式。
土地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先天资本。“命根子”一经激活,潜力无限。
镇党委书记金大德介绍,“二次流转”,就是村委会先从村民手中流转山林,然后再集中流转给公司。村委会以山林入股,占公司股份20%,村民成了公司股民:每年按流转面积收取山林租金,并享受利润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干活挣工资。
二次流转极大地发挥了村委会的作用,避免了公司与村民在流转、利益分配方面的纠葛,成功实现林地成片开发。村委会代表村民参与公司管理,确保了村民利益。
“以前这里都是座座荒山啊!没人开垦,没人种。”村民章拔干告诉记者,“大量土地资源闲置。”
如今,村里通过国家支持,巧用扶贫资金抓林特开发,满山的油茶给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带来勃勃生机。
村支部书记刘鹤鸣说, 待到5年后挂果,亩产纯利在2000-3000元之间,而农户的收益来自两方面,一是租金收入,原81户土地承包经营户主,前15年每年可获25元租金,后15年每年50元的租金;二是全村1769人从第6年开始享受30年的股金分红。
58岁的村民章拔干,子女已成家,目前与老伴单过。两老名下的15亩荒山,过去一分钱收益也没有,这次全部流转了。 他说,“将来年年有分红,养老不用愁了。”老章身体硬朗,平时在基地干些栽苗、施肥、浇水、除草的活儿,一天110元收入,还包三餐伙食。
通山县扶贫办主任何振华介绍,板桥村林地“二次流转”推动资源共享模式,使全体村民摇身变成了股民,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收入“两个增长”,企业和村民“两个满意”。
去年以来,板桥村“二次流转”的经验在通山县全面推广,形成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带动效应。目前,该县新发展油茶9万亩,建成万亩油茶基地2处、千亩油茶基地 12处,建成5000亩茶叶示范基地1处,千亩楠竹、千亩杉木速丰林、千亩香榧等连片示范基地多处。
不识青山真面目,只缘未作有心人。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看清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让扶贫“事半功倍”。
4+x模式:“群众点菜”,政府买单
“不发展产业,永远走不出贫困。”11月25日,崇阳县白霓镇油市村支书李德军站在茶叶基地望着长势喜人的茶树,对村里的未来更具信心、更有底气。
油市村是精准扶贫确定的贫困村,共490户,其中贫困户 53户 172人,多年来村集体经济疲软。
“只有让村民融入产业链,才能激活他们的创富能力,克服他们‘等、靠、要’的思想,给贫困户致富的希望。”历经多番考察,该村提出对接“三大百亿元产业”、创办茶叶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
村民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几百亩土地,以村委会名义将分到各家各户的土地统一租赁回来,再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情况和个人申请,村民入股成为股民,实现整村连片开发。
农村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一是技术,二是资金。
白霓镇党委书记庞祎介绍,政府拿出一定开发资金作为保底,即使基地没有收成,入股农户每年仍可分得“保底金”,丰产后还参与分红,且明确村集体25%的收入用于扶助贫困户。
眼下,在崇阳,贫困户一旦选定发展项目,政府、银行、合作社当即跟进,合力解决其资金、技术、销路等难题,与其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确保扶贫一个,见效一个,成功一个。
该县在“优先扶病、突出扶智、灵活扶工、倾力扶迁、蔸底扶养”的基础上,主攻产业扶贫,着力培育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按照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分别选择能够促进和带动发展的产业,推出“4+X”扶贫套餐。
所谓“4”,即对接全市楠竹、油茶、茶叶“三大百亿”产业和精品水果产业;所谓“X”,即各贫困户因需而选、因户而异,自主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根据实地调研和探索,该县已列出20多个项目门类,供群众自主“点菜”。其中,包括黑木耳种植、山地菜牛养殖、绿壳蛋鸡放养、优质茶叶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等项目。
“这些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好、风险低、技术简单。”县扶贫办主任赵明星表示,“4+X”扶贫套餐使贫困户短期有保障,长期有指望,激发了其主动脱贫的内在动力。
该县还整合涉农资金1.5亿元,计划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对参与发展“四大产业”的贫困户,种植楠竹每亩补贴800元,种植茶叶、油茶、水果等每亩分别补贴1500元、800元、1000元。
崇阳县1.92万贫困户,目前已有近7000余户确定了主打产业,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在经营方式上,有产业带动型、合作经营型、大户帮扶型、村企联合型、自主发展型等。
精准扶贫,就是科学施策,责任连锁,要素互补。
群体帮扶:“量身订制”,雪里送炭
在通山县通羊镇沙堤村,特困户方有能家正在盖新房。村干部介绍,4万元建房资金是帮扶责任单位县委办公室筹措的。
方有能今年65岁,儿子智障,长期贫困,早年居住的土坯房垮塌后,临时搭了个十几平方米的简易房,一家三口蜗居了10年。
找最穷的人先扶,找最困难的人先帮。通山县每年从全县贫困户中选择一批最困难的特困户进行群体帮扶,解决特困户住房难、治病难、子女上学难、生活保障难、生产发展难等问题。
特别是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的特困户,实行“三免费、一保障、一卡通服务”,即县内住院救治免费、子女上学免费、建房免费、保障基本生活。
整合扶贫、财政、民政、住建、教育、卫计等部门政策项目资金,集中投入。
住房免费救助,通过整合住建、扶贫、残联、移民等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来解决。1人户不超过35平方米、2人户不超过50平方米、3人及3人以上不超过70平方米,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600元。医疗免费救助,从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医疗机构减免、社会捐助等多个途径解决。教育免费救助,整合教育、财政、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等部门资助资金解决。无收入来源的特困户采取民政低保与扶贫政策结合的办法,最低保障增加到每人每月300元。
63岁的詹建民是特困户,儿子是矽肺患者,他自己腰背间的脂肪瘤近年来越长越大,行动不便,睡觉得趴着。今年6月,凭“一卡通”,詹建民到县人民医院住院,切除了6斤半重的脂肪瘤。3万多元的住院费,全免了。记者来到詹建民家,看到他行动自如。詹建民老伴不停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该县还作了特困学生集中免费教育的探索尝试。今秋开始,通山县教育局与育才学校联手,将全县特困家庭的110名学生(小学四年级至初三年龄段),全部接到育才中学集中上学。
育才学校是一所民营寄宿制学校,教学质量不错,每名学生年收费1.2万元以上。而这次招收特困家庭学生全免费,还免费发校服,报销学生回家路费,效果很好。
今年,通山县选择最困难的1000户、2683人实行重点帮扶,目前,精准扶贫一卡通全部发放到位,其中需建房帮扶的770户,已建成、在建的749户、置换房屋的21户;需帮扶子女上学的466人,已落实“两免一补一助”(免除学费、书本费,补助生活费和社会资助);需帮扶家庭成员治病的327户,实现了县内住院治疗“零负担”。
有歌唱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记者 刘文景 朱哲 徐世聪 王凡)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hefan
相关新闻
-
攻坚拔寨战犹酣 幕阜山片区精准扶贫系列报道④
群策群力,真刀真枪,攻坚拔寨。我市已抢先在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中取得了良好开局。 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
-
一枝一叶总关情 幕阜山片区精准扶贫系列报道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38.3万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2.9%。这些贫困人口能否脱贫,成为影响我市如期建成小康社...
-
【精准扶贫荆楚行】咸宁幕阜山片区推进精准扶贫
幕阜山,像一条在鄂南蛰睡千年的巨龙,怀拥着日月清风,也锁挽着闭塞贫困。 带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历...
-
咸宁市加大幕阜山片区扶贫有成效 累计减贫6万人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恬、通讯员卢娟报道:4日,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我市加大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力度,全市累计减贫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