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道③ 咸宁收入迈上新台阶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12-26 10:23

  公共财政实力倍增,民生实事一一兑现;市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农民收入显着增长,全面走上小康之路……

  五年来,咸宁跨越发展和绿色崛起的业绩,已化着全体城乡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测算,“十二五”末,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8亿元,年均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534元和11980元,年均增长12.5%和16.4%。

  充实“钱袋子”

  ——财政收入实现倍增

  12月22日下午,在王英水库供水工程施工现场,各种大型挖掘机和铲车正在紧张施工,一片繁忙景象。

  “为了尽快通水,我们每天安排几百人在施工。”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是我市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量85%,预计明年3月份完工,届时将大大缓解市区居民用水紧张问题。

  10月16日,在崇阳县“香山小区”公租房摇号分配现场,天城镇白泉社区居民雷刚分到了一套保障房,激动不已。他是该县当日544户喜得新居的困难家庭之一。

  供水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市实施的“十件民生实事”中的两件。“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每年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都如期兑现,靠的是公共财政的强力支撑。

  “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要目标。

  五年来,全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促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百年一遇洪涝灾害,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系列难题,全市上下理清思路、保持定力、应急谋远,及时出台各项措施,化解各种风险,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五年来,全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协调拉动,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局面。

  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投资和信贷支持,提高投资对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持投资规模适度增长。

  积极实施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消费热点,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合理引导消费行为,鼓励消费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行持卡消费、网上购物、电话购物等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加快我市纺织、服装、医用敷料、汽车零配件、涂附磨具、玻璃器皿等十大产品出口产业带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培育壮大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三驾马车”齐发力,成为公共财政的主要“财源”,使得公共财政的“钱袋子”不断充实。与此同时,全市财政部门加强科学理财,加强收入日常征管,确保财政税收“颗粒归仓”。

  据统计, “十二五”末,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达到78亿元,是2010年的3倍。

  公共财政的“钱袋子”不断充实,让我市在发展民生实事方面,出手更加“阔绰”。五年来,我市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达到441.43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0%。

  丰富“菜篮子”

  ——市民生活更加殷实

  “江苏澄湖大闸蟹,味美色鲜!”昨日晚,家住希望桥社区的张女士,又在同学微信群晒自己的美食照了。

  张女士在群里“笑呵呵”留言:现在嘴都叼了,本地菜市场没有的就网上买,成了名副其实的“吃货”。

  以“吃货”自许的张女士还是个细心人,对每天的购物情况要概略记一笔账。同五年前比较,她家用在伙食上的费用月均增加了80%左右,花样也丰富了很多。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开销也大幅攀升。五年来,她家不仅买了一套新房,还买了一辆十几万元的小车。每年节假日,一家人就外出自驾游,日子过得甜甜美美。

  张女士家的幸福生活,是我市大多数城市居民的生活写照。如今,在市区,两套房以上的市民非常普遍;小汽车也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至于换电脑玩手机,很多人是“与时俱进”,即时更新换代。

  居民购买力提升背后,是收入不断增长。

  五年来,我市建立城镇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改进和完善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机制。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通过制定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上企业效益持续好转,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稳步提高。

  五年来,全市及各县区实施的机关阳光工资、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政策,有力促进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动了城镇居民转移收入的稳步增长。

  五年来,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也大幅度增加。

  以新兴旅游业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通过积极培育文化游、乡村游、旅游电商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月光经济”,推进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城乡居民从旅游服务中获益。

  借助互联网+,香城创业计划不断推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一批新兴产业借助互联网+蓬勃发展,成为居民增加收入的新亮点。

  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努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统计显示,“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34元,年均增长12.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8.8亿元,年均增长14%。

  过上“好日子”

  ——农民加快脱贫致富

  几天前,通山县慈口乡磻溪村的王女士喜迁新居。新家在温泉岔路口,140多个平方,买房连带装修花了40多万元。

  “这些年,国家政策好,致富门路多,村里不少人到县城和市里买房了。”王女士说,自己家里还买了小车,目前继续住在乡下,过年过节就到城里住……

  小洋楼整齐排列,街道清洁,绿化完备,休闲娱乐设施齐全……眼下,咸宁贺胜桥镇桃林村二组,俨然一个花园小区。

  五年前,桃林村还是个贫困村,村集体负债高达38万元,是咸安区十个“难点村”之一。如今,贺胜温氏、联合水务等8家企业落户,全村共有200多人在企业打工,仅塘角涂一个组,每年在温氏上班的收入就达600余万元,户平年收入8至10万元,家家建起了小洋楼,大部分农户买了小汽车。

  从通山王女士的新居到咸安桃林村的脱贫,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咸宁农民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五年来,我市加速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重点发展楠竹、茶叶、油茶三大百亿产业,让农民以入股分红、参与种养殖业、基地务工等方式,直接增加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同时,大力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农业观光项目。

  五年来,我市借力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开发式扶贫脱贫一批,教育培训智力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保障供养脱贫一批,移民安置巩固一批)和“1331”工程(一个市级领导带领三家市直部门在3年时间内帮扶1个贫困村脱贫),累积减贫15万人,全市贫困发生率五年下降8.7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市着力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原则,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保障水平与全市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相协调。将“五保”供养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五年来,全市不折不扣种粮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粮食最低价收购等惠农政策,既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直接增加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据统计,“十二五”末,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1980元,年均增长16.4%,大大均高于全市经济发展平均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创历史新低。(记者邓昌炉)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研讨《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 咸宁领导干部学习《准则》《条例》 李建明主持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