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故里,文化之乡。
古称“竟陵”的天门市,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自2012年吹响全民阅读的号角,4年来,读书的种子在天门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撑起这座城市的文化绿荫。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举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 ,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不折不挠的文化攀升。
创新服务 让阅读触手可及
6月12日晚上8点,宽敞整洁的体育中心悦读驿站,近3000册图书整齐排列,20多名读者或坐或站,尽情享受舒适的阅读时光。“建悦读驿站是为民谋福利的大好事。”读者彭爱民说。
这一新的阅读场所的落地,是天门创新服务方式的一个缩影。
2015年3月,天门市领导多次外出参观考察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带回了悦读驿站建设计划。
文化是城市之魂。当年7月起,先行试点的7个悦读驿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区和乡镇出现,免费向群众开放。
“最开始,市民不太相信,认为哪有看书不付钱的好事,进入悦读驿站的人寥寥无几。”该市文体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不久,这一创新的举措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目前,天门每个悦读驿站平均每天接待读者近200人次。
快节奏的生活时代,要实现全民阅读,让想读书的人能够“随时闻到书香”,阅读资源便捷与否至关重要。
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也迎来了新的革命,当人们埋头“刷微信”、血拼“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时,阅读带来的幸福感,还能否持续?
在天门市市民中心的电子书借阅机前,市民许先生夫妇用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一部经典图书的电子版便“借”到了手。
为市民打造“移动图书馆”,天门行动迅速。6台歌德电子借阅机矗立在商场、医院、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科技让阅读跃上指尖。
近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市、乡、村(社区)三级阅读网络体系,方便读者读书。市一级,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机关图书室、街道阅报栏、社区悦读室为一体的阅读网络;乡镇一级,建立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中心,学校图书室、社区文化室为一体的阅读网络;村一级,建立以农家书屋为主体的农民阅读体系。
眼下,天门群众触手可及书墨韵香。
引领风尚,让书香飘的更远
今年4月13日,天门汪场镇文化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天,市新华书店、图书馆为该镇群众送去图书6000册,市花鼓剧团献上了两台大戏。这是该市在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每年4月份,是天门的“全民阅读月”,读书、征文、演讲、朗诵、心得交流、书目推荐和图书捐赠等活动都会精彩上演,为推动全民阅读树起了一面旗帜。
“这是爱的奉献,这是爱的呼唤……”,5月5日,在该市公路管理局,100多人合唱《爱的奉献》,观看短片《三十年的守望》、诵读《大学》经典,接受了一次道德洗礼。近两年,该市华泰中学、天门日报社和鸿渐、雁叫社区等多个单位和社区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社会反响很好。
一村一书屋,垄上飘书香。在农村,该市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以“读书·明理·和谐·进步”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书香门第·耕读人家”展演活动和“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活动。
如今,文化之乡天门,正书香满城。
榜样带动 诠释“知识就是力量”
该市渔薪镇渔薪社区,有这样一户“学霸家庭”,一家出了5个博士和1个大学生。
今年81岁的吴继成老人,是一位从教40多年的退休教师,子女的成就,让他成为乡邻眼中的传奇。
书香传家,是这个“学霸家庭”养成的基因密码。
吴继成说,父母都特别注重读书学习,家中也有许多藏书。所以,自己在很小时就学认字、背诵古典诗词。即使在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时,父亲也鼓励支持他自修完成本科学历。
目前,家里的各种古典文学、绘画、书法类书籍达1800多本(册),是吴家四代的共同财富,书香在这个家庭绵延了近百年。
三个儿女从小就在书香的熏陶下成长。吴继成的老伴本来是文盲,如今也能顺利看完《今古传奇》等书刊,读书写字也成了习惯。
今年,吴继成家庭被正式授予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自此,天门已有3个家庭获此殊荣。(荆楚行记者 彭丹 吴述明)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