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的《龙须沟》,曾为我们生动讲述了一个改造臭水沟造福老百姓的感人故事。
60多年后,在咸安区,也出了一条被周围百姓称为“龙须沟”的三八河。近来,咸安经济开发区借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的东风,演绎了一段当代版根治“龙须沟”的故事。
桂乡有条闹心的“龙须沟”
咸安素有桂花之乡的美誉,境内的三八河起源于汀泗桥镇长寿村,全长约25公里,流经向阳湖镇广东畈村,咸安经济开发区,向阳湖镇宝塔村,流入王家寨水库,最终汇入斧头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河流水质不断恶化,原本鱼虾成群、清澈见底的河流逐渐沦为一条黑河。
“河水漆黑的,感觉毛笔一蘸就能写字,经常有死鱼漂浮在上面,路过都要捂着鼻子。” 9月21日,宝塔村廖家湾村民廖光柏这样描述三八河留下的记忆。
廖光柏还记得,有次嘴馋,从河里钓了条鱼,回家煎熟后,吃起来竟然是煤油味的。从那之后,他再也不敢吃河里的鱼了。
廖光柏还记得,十年来,随着沿河工厂相继建立,沿河居民逐渐增多,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一拥而上,流入三八河,将如绢的波光浸染成脏污墨色。
的确,三八河水质长年超标。今年6月监测结果表明,河水化学需氧量浓度、氨氮浓度、总磷浓度、总氮浓度等指标严重超标,水质为四类,不符合功能区三类水质要求,严重影响周边1165名群众的生产生活。
沿河的群众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要求整治三八河,还大家一条清澈的河流。然而,由于历史欠账,“整治——污染——再整治”的怪圈困扰着三八河,“龙须沟”一如既往地静静蜿蜒。
整治东风催生环保新政
采访当天是湖北巨宁森工股份有限公司复产的第6天。
记者看到,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漆黑恶臭的污水,经过“除渣”、“调节”、“絮凝”、“生化”多道工序净化处理,经排污口排放时,已变得清澈透明。
一个月前,因废水废气超标排放,咸安经济开发区责令该公司停产整改。包括该公司在内,停产整改的共有5家企业。
停产整改是咸安经济开发区实行环保新政的举措之一。7月中旬全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启动后,开发区管委会认为借着这股东风,偿还环保历史欠账的最佳时机到来了。
于是,根治三八河的环保新政迅速实施——
封堵排污口。开发区内原有6个工业污水排放口,工业污水通过排放口直接排放到三八河,成为主要污染源.截断这些污染源,开发区组织专班,对排污口逐一封堵,确保无工业污水直接排放。
环评再验收。对沿河企业进行环评清理及环评设施再验收,重点检查工业污染死角。对合格的,发放生产许可证;对不合格的,责令停产限期整顿。
河床大清淤。当日,三八河巾帼路段,污泥船轰鸣前进,清理河床淤积上十年的淤泥,所过之处,水流环境明显改善。
铺设截污管。河道两侧,铺设6千米截污管网,收集开发区内沿河7.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工业污水。污水经收集后,全部经由新建的两座污水提升泵站,引至永安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咸安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沈中介绍,这些措揓确保工业污水经企业初步处理,通过污水管网封闭运行,实现了雨污分流。
产业升级确保清水长流
当日,天朗,水清,气爽。
宝塔村廖家湾,几个村民坐在河边,沐浴着秋日闲阳,拿着自制的鱼竿,慵懒地钓着鱼。
“又钓一条!今晚来我家喝鱼汤。”4组村民廖江平,笑着对同村村民说。
这一幕折射出环保新政实施一个多月来初见成效。
对此,开发区主任杜新国并没有喜出望外。他说,三八河要走出“整治——污染——再整治”的怪圈,确保清水长流,产业升级才是根本。
基于此,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成为《咸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总基调。
根据规划,开发区将依靠产业资源内部消耗、循环利用等手段,为突破产业资源限制寻找新的出路,促进传统的森工建材等产业向循环经济方向转型,向高附加值产品制造方向求发展。
同时,加快产业聚集度较高的专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等研发型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入驻园区,确保将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发展、布局科学、生态环保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工业新区。
除了以规划引领,开发区还借力区里下发的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基金,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
环保新政和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三八河必能一河清水润民生。(咸宁日报记者 何泽平 张敏 见习记者 陈希子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旻媛)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