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通山县围绕山通水富精准发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5-08 23:02

  通山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和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县。

  4月27日,记者到通山采访。听县里干部介绍,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近期将在通山召开。

  通山产业扶贫有何特点?

  在县委书记石玉华看来,就是“四跟”:政策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

  为什么通山紧抓产业扶贫不松手?

  石玉华直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

  产业怎么选择?

  大力推进“三金产业”

  走进通羊镇高坑村,记者沿路看到,一口口池塘蓄满了水。池塘之间,竖起了8块牌子,“精准扶贫,养虾富民”8个鲜红的大字十分抢眼。

  村主任吴义高告诉记者,池塘面积总共500亩,用来养殖小龙虾。

  而在这之前,养殖小龙虾的池塘都是冷浸田,主要种植水稻。村民一年忙到头,一算账,入不敷出。后来,承包给外人,在稻田中套养小龙虾,没料想,收益可观。

  尝到甜头后,村里征得群众同意,将500亩冷浸田流转出去,改造成为小龙虾养殖池塘。流转水田的农户,每亩每年收取租金500元。

  村民陈国华下肢瘫痪,跟母亲一起生活。他说,家里的7分水田流转后,每年坐收350元。“真是划得来!”

  吴义高说,水田流转后,还帮助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除了利用冷浸田发展龙虾养殖业,还利用荒山发展楠竹、香菇等种植业,高坑村已于去年出列,一举甩掉“穷帽子”。

  在通山,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通山山水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79.8万亩,水面20万亩。贫困户人均荒山面积近7亩。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山提出,大力推进“三金产业”。

  ——做足山文章,大力发展“生金产业”。通山重点推进国省道、县乡公路沿线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比如,油茶、楠竹、茶叶、香榧、水果、经济苗木等产业。同时,突出“一村一品、主业鲜明、多业并举”,今年计划新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实现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覆盖。

  ——盘活水资源,大力发展“流金产业”。利用丰富的水面和冷浸田资源,重点推进石蛙、鳜鱼、鳙鱼、泥鳅、小龙虾等名特水产品开发,带动贫困户渔业增收。全县小龙虾养殖规模迅速壮大,目前已发展稻田养虾2.6万亩,年产值过亿元。

  ——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藏金产业”。抢抓政策机遇,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和“互联网+”等农业产业新业态,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今年计划新发展农家乐300家、达到1500家;新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300个,电子商务创业就业人员达到2万人;新发展3-5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1000个,带动1200户贫困发展光伏产业。

  副县长柯振华说,充分利用山水资源,通山扶贫产业发展势头正旺。

  产业怎么扶持?

  全力推行”十种模式”

  大路乡山口水库孔雀山庄养殖基地内,负责人王文教正手把手教贫困户良种蓝孔雀养殖技术。

  2013年初,在外经商的王文教带着创业资金,回到大路,创办了孔雀养殖基地。三年苦心经营,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孔雀数量从最初的几十只增加到现今的3000只,还同步搞起了生态农庄、观光旅游等附加产业,先后带领47户贫困户加入养殖队伍。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珍珠鸡、贵妃鸡等养殖,计划带动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犀港村9组贫困户杨大意去年6月开始养殖孔雀。他告诉记者:“基地免费提供种苗和饲料,损失全包,还无偿传授养殖技术,孔雀长成后,基地再按每只100元的价格回收,仅此一项去年增收2万余元”。   

  通山通过像王文教这样的能人引领,一批像杨大意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共有560户贫困户为特色种养殖公司、大户代养山羊、黑山猪等,户平增收4000元。

  为了增强扶贫的内生动力,通山围绕山通水富,探索出10种产业扶贫模式,即: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帮带、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经营、培训造血、电商扶贫。

  在政策驱动上,通山县出台实施办法,去年共整合奖补资金7500万元,对贫困户发展种、养、农家乐等实施奖补:贫困户养牛每头奖补3000元;发展300平方米以上蔬菜大棚奖补3000元;发展光伏每千瓦奖补3000元……

  在龙头带动上,全县7家省级龙头企业、48家市级龙头企业带领680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在挂靠帮带上,创新金融扶贫,筹措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支持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土地资源等,挂靠合作社、大户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在乡村旅游上,全县45家注册旅游企业,带动1.6万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现增收。

  在集体反哺上,整合项目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反哺贫困户。目前全县187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超过5万元的达到179个。

  此外,通山还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让贫困户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将有技术无资金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抱团经营;通过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引导贫困户通过开网店或者参与电商产业链实现增收……

  目前,全县已有11101户贫困户纳入产业扶贫。

  县长陈洪豪说,十种产业扶贫模式,既顾当前,又管长远,让贫困户稳步脱贫不返贫。

  产业怎么壮大?

  着力推动“三产融合”

  在大畈镇板桥村6组的板桥果园里,绿油油的枇杷树上结满了金黄的枇杷。

  板桥村副主任章勋安介绍,整个枇杷园面积150亩,还有10来天就可以上市了,今年的产量不会低于20万斤,产值可以达到160万元。全村原有贫困户231户,目前仅有10户没有脱贫。

  村民章拔鏖说,种植枇杷的农户,今年户平可以增收4万元。

  据了解,通山枇杷现有种植面积1.8万多亩,年产枇杷400万公斤左右。“隐水洞”牌枇杷成功上线,网上销售。

  如何壮大枇杷产业,带富更多贫困群众?通山的做法是,大力推动“三产融合”。

  板桥村枇杷果园内,占地20余亩的枇杷酒庄厂房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枇杷酒庄是省纪律监察厅驻点帮扶、倾力打造的又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基地由通山协力绿色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导投资运营,村里以项目资金和土地入股,实行村企共建的联营模式,建成集果酒酿造、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扶贫产业综合体。

  公司总经理阮峰告诉记者,酒庄建成后,可消化全县生产的枇杷。通过开发枇杷果酒这一扶贫富民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采访途中,记者碰见一群打扮时尚的年轻姑娘,兴高采烈,有说有笑。一问,原来她们家住通山县城,是慕名来枇杷园游玩的。

  事实证明,三产融合延伸了产业链条,不仅可以让贫困户实现稳步脱贫,而且还真正实现了造血功能,让扶贫产业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在通山电商产业园,记者注意到,入驻产业园内的30多家电商企业,紧张忙碌地在网上对通山的农特产品进行推销。

  园内的“女人帮”电商总经理林雅倩告诉记者,正式运营才不久,现在已拥有3000多个会员,主要经销通山全县的农特产品。目前,平台已经销售农产品8万余元,今年的销售目标是500万元。

  通山商务局副局长涂炳炎介绍,通山作为全国首批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县里拿出了300余万元与六叶商城一起,共同打造通山电商产业园。目的就是通过电商扶贫,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让通山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全世界。

  通山三产融合,成效初显。破解了产业扶贫中的土地机制不合、融资渠道不畅、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发展瓶颈;激活了土地、资金、市场三大要素;推进了产业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放大经营效益。

  “在产业扶贫的强力支撑下,通山一定能够实现13362户38076人脱贫、28个贫困村出列的精准扶贫目标。到时候,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这话时,石玉华充满信心。(咸宁日报记者 杜先龙 盛勇 特约记者 陈卫民 通讯员 吴忠发)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上街开展“地毯式”大清除
下一篇: 咸安区未雨绸缪防汛备汛 关口前移落实责任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