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绽放,绿树摇曳,水泥路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清清爽爽……走进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就能感受到生活在田园乡村山庄的舒适与惬意。
当地老百姓说:“如今刘家岭村的新气象,得感谢咸宁市驻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的小康工作队!”
住农家
2015年10月20日,在队长黄宏光的带领下,由市科技局、社科联、中石油咸宁分公司三家单位组成的驻通山县闯王镇精准扶贫工作队,来到了驻点贫困村刘家岭村。
来到刘家岭村的第二天,工作队就开始调查该村的村情家底,三周后摸清了全村139家贫困户,359个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
在深入农户走访中,工作队员们将打印好的“党群连心卡”印发给139家贫困户,正面打印“党群心连心、黄土变黄金”和“有意见、请向我们反馈,有困难、我帮您解决”的承诺;联系卡背面打印着驻村工作队员的姓名、手机号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陈其美是刘家岭村里的贫困户,罹患甲状肿瘤18年,苦于家庭贫困没去医院就诊,脖子长成“大脖子”。
2016年5月18日的晚上,黄宏光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通知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到陈其美家中召开家庭会,协商医治方案,对陈其美患“大脖子”做手术有关事宜作出具体安排,决定由陈其美亲属负责住院的生活料理,村干部负责联系县人民医院并做好住院手续办理,工作队负责承担为陈其美做切除“大脖子”手术费用,在按政策规定报销90%医疗费用后,余下的10%医疗费用全部由工作队兜底。
6月4日,陈其美手术当天,5名工作队员一直陪伴着陈其美,直到手术成功后才离开医院。
办实事
如何抓好精准扶贫,确保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不返贫?工作队通过进农家、到田野、上山坡,从中寻找刘家岭村整体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工作队先后五次召集村、组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会,制定了刘家岭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分三步走的两年规划。第一步借精准扶贫工作东风,用一年时间解决359个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第二步完善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第三步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规划有了,思路明确了,黄宏光马不停蹄地跑省、市科技部门汇报加快刘家岭村发展的设想,反映刘家岭村139家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争取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对刘家岭村的支持。先后投资40多万元,建家庭分步式光伏电站,39户农户、其中26家贫困户每家利用光伏发电3kw,户平收入3500元;投资25万元,推行渔光光伏发电,让20家贫困户在池塘养鱼,在塘面做光伏发电棚,户平年收入1700元;争取扶贫项目投资20万元,投入光伏大棚蓝孔雀养殖产业园,采取“寄养托管”模式,在棚内养蓝孔雀500羽,年收入5万元,棚顶安装光伏发电72kw千瓦,并网发电后增加收入8万元;投资25万元,在村庄西岸片安装太阳能灯68盏,栽桂花等风景树300株,美化亮化村容村貌。
村里自从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刘家岭村好事一桩桩……在他们的帮扶下,全村139家贫困户、359个贫困人口已于2016年全部脱贫,刘家岭整村出列。
创载体
为了激发刘家岭村干群学政策和科技知识的热情,工作队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创新载体,形式多样抓扶贫。
市科技局先后三次在刘家岭举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让机关党员干部和村里农民党员一起学党章、唱国歌、温誓词,让广大党员不忘初心,永葆党的本色。同时,该局还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刘家岭村开展“三到三同”活动,即到村湾,同干群一起清扫垃圾,美化村庄环境;到田野,同村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上山植树造林。
扶贫先扶智。市科技局充分发挥本部门优势,主动邀请市农科院的专家教授送科技到刘家岭村,请他们面对面为农民讲农业实用技术、抗灾救灾本领、水稻高产高效载培等方面知识。在开展送科技下乡中,专家教授深入到农户家中,当场为农民如何从事种养殖业“把脉问诊”,到田野,手把手教农民如何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喷洒农药。
贫困户梁松能深有感激地说,市科技局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是“群众点菜、专家下厨”,解决了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这种传教方式能让老百姓学到实实在在的实用技术,太给力了!(通讯员 王能朗 吴颖 刘国良)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