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市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举行宪法宣誓活动,9名宣誓人左手持宪法文本,右手握拳大声诵读誓词。
这是我市进一步落实好宪法宣誓制度的体现,旨在形成带头遵守宪法、学习宪法,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者,治之端也。自古以来,法治都是社会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的目标,良法善治促发展。
高位推动落实主体责任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咸宁建设工作,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法治建设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加强法治建设的具体举措,全面推进依法决策,压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
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王远鹤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领全市上下将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坚持做到人大任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宪法宣誓全覆盖。今年以来,市人大组织42名新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组织102人进行了宪法宣誓。
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党政机关切实提高依法执政工作能力;加强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今年上半年,共向省委报备党内规范性文件20件,审查县(市、区)党内规范性文件31件,备案合法合规率与及时率均为100%。
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住了,我市各地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地方立法展示咸宁特色
4月1日,《咸宁市地热资源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立法形式防止地热资源的过度开采,保障地热资源的科学、合理开采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市根据地方特色,首部制定并施行的实体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市地热资源的开采和开发利用走向了法治阶段。
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我市开展地方立法遵循的准则。
我市精心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全方位向社会各界征求立法项目建议;积极开展立法项目调研,全面掌握各职能部门近远期的立法需求,结合实际编制本年度立法计划。
为着力提升立法能力和水平,我市选聘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实务工作经验的专家为立法顾问,加强地方立法智库建设;选取高校、社区、乡镇、县直部门等作为立法联系点,拓展公民参与立法的途径。
同时,举办地方立法专题培训班,组织市县人大立法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立法专题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并通过多种形式推进法规宣传实施,进一步扩大法规在公众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
3月,在全省市州依法行政年度考核中,我市连续第二年名列全省第一。这是我市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效率取得的实效。
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完善清单管理制度,优化社会公共服务,强化依法行政考核,打造便民法治政府。
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1个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行乡镇政府权责清单管理,全市各乡镇编制完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制定出台《咸宁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咸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以科学、民主、依法作为行政决策的基本准则,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全面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这些措施,将政府行为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各级人民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依法办事蔚然成风,咸宁的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推动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引领助推司法公正
今年以来,全市陆续开展“四个一批”“岁末攻坚”“霹雳-2017”等执行专项行动,共清理“三类案件”132件,执结标的额达2.48亿元。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5038件,执结1920件,执行标的额8.62亿元,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这是我市通过改革引领助推司法公正,切实解决执行难,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结果。
全市政法机关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类司法人员职责权限,强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工作落实,确保司法质量与效率,有效提高司法公信力;坚持以创新为引领,通过审判管理加强对执法办案运行态势研判,进一步增强办案的预见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创造性。
同时,着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全力提供最优法治保障,打造便民服务工程。我市政法部门进一步更新理念,不断深化便民执法司法,努力实现执法更贴心、司法更便民;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不断整合司法资源,创新公开载体,努力使司法公正“看得见”、司法高效“能感受”、司法权威“被认同”。
夯实基础建设法治社会
据了解,目前全市192个贫困村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176名律师在全市406个村(社区)建立了律师工作室(联系点)。截至目前,共办理法律援助事项16527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13件。
今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夯实基础,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启动“法治大讲堂”系列宣讲活动,全方位、多领域开展普法宣传,编制《咸宁市“七五”普法通用读本》,运用 “两微一网”媒体平台,推送法治信息,传播法律知识。
创新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模式,法治文化阵地按照“四个一”(标准,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联合企业共同推动开展“法治文化进小区”活动,深入推进法治惠民活动,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通过加强普法依法治理考评机制建设,推进社会普法教育,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与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结合起来,相信会在全社会形成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让法治精神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信仰,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 (咸宁日报记者 张敏)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丁小强在咸宁日报传媒集团现场办公解决相关问题
下一篇:
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宣传语评选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