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2017·真抓实干看咸宁③】 “三抓一优”助跨越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12-22 08:17

  

  湖北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 记者 袁灿 摄

  11月22日,以咸宁高新区为主会场,第四季度全市又有9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017年元至11月,全市共有36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资规模1889亿元。

  元至11月,全市新签约项目890个,协议投资总额2421.6亿元。

  围绕发展抓投资、围绕投资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优环境。

  三抓一优,环环相扣。

  重大投资接踵而来,重大项目目不暇接,外地客商纷至沓来,咸宁,正以更大的胆魄,更强的气场、更广的胸怀,踏着新时代的鼓点,迎接新的跨越。

  1、投资——动力更强劲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

  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全市上下以超常的决心、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力度,促使项目落地、投资到位。

  1至10月的成绩单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9.9亿元,同比增长16.3%,居全省第五位。

  扩大有效投资,既需要厚积薄发,也需要重点突破。

  2017年,我市“喜迎十九大、实现开门红”系列活动方案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

  3个省领导督办项目、7个省级重点项目、40个“211”工程项目和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面推进,项目拽着投资跑。

  咸宁南玻导光板光电材料、咸宁际华园国际旅游、通城宝塔光电三大项目投资规模分别为10亿元、45亿元和20亿元,被列为省级领导督办项目,完成投资均已超过年计划94.1%。

  7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01.95亿元,今年全部开工,目前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19.9%,投资进度居全省首位。

  100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774.1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7.8亿元,占年度计划92%。

  “211”工程包括20个产业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文化旅游服务业项目,总投资887.3亿元,每个项目总投资额至少在亿元以上。

  2017年是我市PPP项目落地年。

  我市高度重视PPP工作,成立PPP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明确了PPP项目实施范围、运作模式、操作流程及回报机制、退出机制,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操作体系。

  在此基础上,一手抓增量项目PPP运作,一手抓存量项目PPP模式实践,市级PPP项目库储备入库PPP项目194个,总投资1529亿元,投资总量居全省第五位。各地严格筛选PPP项目,大力推广公共服务性强、政府负担小、对经济带动显著的项目PPP模式,推动了17个PPP项目签约落地。

  经过一系列刺激措施,我市民间投资逐步回暖,呈连续增长态势。

  围绕有效投资,我市精准施策,针对薄弱环节“点穴”发力,全力推进幕阜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全线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94.76亿元,增长26%。

  抢抓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涉农领域投资持续增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村公路、水利工程以及电网改造、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等涉农领域投资项目持续增加。

  民生和社会事业投资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市惠民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持续增长,全市完成民生工程投资212.42亿元,同比增长13.5%。

  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不断提速。随着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高端节能环保设备、生物医药工程、大数据和城市商业综合体、电子商务平台、产业创业孵化园等一批项目先后启动,实体经济的动能不断转化,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增长129.8%。

  有效投资,让咸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动力更强劲。

  2、项目——实力更雄厚

  项目建设,是支撑、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2017年,我市围绕项目谋发展、围绕项目强服务、围绕项目抓落实,形成重点项目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良性循环。

  2月14日,全市“重大项目动工月”活动启动,9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88.92亿元,拉开新一轮项目建设的序幕。

  4月27日,全市包括咸宁际华国际旅游项目在内的6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8亿元。

  9月14日,全市包括投资133亿元的嘉鱼产业新城在内的109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918亿元。

  11月22日,全市包括杰士邦生产基地项目在内的9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51.5亿元。

  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波一波地席卷着鄂南大地。

  通城,一个既不通火车,又不临江靠海的山区县,今年通过一个又一个大项目刷新着世人的印象。

  3月,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宝塔光电科技产业园开工,东莞博恩光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等5家企业签约入驻。这一咸宁近年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生产下一代移动互联产品盖板。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400亿元,成为中部顶尖光电新材料产业基地。

  10月17日,总投资300亿元的正达光电项目落户通城手机小镇,以宝塔科技园为核心,利用富士康在技术、生产、市场方面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拉动上下游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00亿元,利税100亿元。

  近年来,我市紧盯国家宏观政策,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对接“十三五”规划,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截至目前,全市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6927个,总投资达到3.4万亿元。

  在年初省发改委公布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我市7个项目入围,9个项目被纳入省级重点前期推进项目。

  今年来,我市突出“2345”工作重点,围绕两带建设、三大服务业、四个重大工程、五个千亿产业等14个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大项目。市发改委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的项目库。目前,全市储备库项目1250个,总投资3780亿元;建设库项目865个,总投资1633亿元。

  项目建设,让咸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实力更雄厚。

  3、招商——底气更硬足

  12月11至14日,市委书记丁小强率团赴广东深圳、东莞、珠海等城市招商引资。

  市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抓招商,为项目推介站台,在咸宁已是常态。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县两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340余批次,拜访企业1100余家,参与来咸考察项目洽谈840余批次。

  1至11月,全市新签约项目890个,协议投资总额2421.6亿元。我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总量排名全省第六位,项目数居第五位。

  咸宁高新区、各县(市、区)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引进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数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奔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以及武汉、重庆、成都等中西部经济重镇,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开展精准招商和驻点招商。他们围绕全市六大重点产业,立足产业延链补链,梳理全国特色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布局,瞄准重点地域和企业重点联系人,形成我市产业招商的路径图和通讯库。

  市领导率先垂范,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地招商,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重点民营企业,挖掘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社会效益好的项目。   

  与此同时,多场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在上海、香港、北京和咸宁陆续上演,吸引了众多外商关注的目光。  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出台了招商引资17条,加大了基金招商、重资产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力度。

  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工业项目“零审批”、进一步降成本、金融支持、创业创新、外商投资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一大批企业来咸投资兴业;“筑巢引凤”,探索重资产招商。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产业基金支持,实现金砖药业、温泉凤凰科技孵化园、顶好智造园、宝塔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拎包”入驻;“腾笼换鸟”,利用存量资产招商。清理园区闲置厂房近80万平方米,招引三赢兴智能电子、维达力、中山元其健康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仙人指路”,推进产业基金招商。以贺胜金融小镇为聚集平台,成功引进深创投、清科集团、海尔资本、上海中禾资本等180家基金管理公司落户咸宁,资金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广开税源”,推广总部经济招商。用足用活税收奖励政策,积极推广总部经济招商,吸引了吸引了楚天高速、武汉西电、闵通海运等总部经济企业近100家,35家企业已开始纳税。

  市委、市政府从机制体制上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强力后援,制定实施一系列激励招商引资工作的举措。

  强化招商联动,建立市招商局、高新区联席会议机制、市直招商小分队队长会议机制、市县联动招商机制。   

  发布《咸宁市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土地供给税收、外商接资、企业创新、金融支持、招商中介、人才用工等9个方面拿出详细的奖励、补助措施,兑现市委对客商的承诺——让企业家安心、放心在咸宁发展,让企业在咸宁能赚钱有赢利。

  招商引资,让咸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底气更硬足。   

  4、环境——服务更走心

  11月14日,2017年第七期咸宁电视问政在通山举行。

  问政聚焦工作作风问题——“环境治理怠在哪?”披露项目推进中“慢作为”、不担当等问题,倒逼干部主动作为,为企业排忧解难。

  招商引资的关键靠什么?

  过去,靠的是拼资源、拼优惠政策,现在,越来越靠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出台了作风建设“新7条”,定期开展电视问政,开展“走村巷·连民心”活动;加强环境治理,对中央和省环保督查问题做到百分之百整改;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全国信用示范市,加强平安咸宁建设;积极推进“五城同创”,建设文明城市等。

  这些优化环境的新措施,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为了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贴心的营商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制度的形式将优化环境固化。

  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线培养识别选用干部的实施意见》,确定树立“能力在一线培养、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识别、干部在一线选拔”的察人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的主战场,脱贫攻坚、维稳处突、乡村基层的最前沿。

  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成为督办作风问题的常规动作。

  市委组织部公布举报平台,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根据项目进度,根据规章制度抓督办、问责。

  咸宁高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简化派驻部门的审批流程,对项目落地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建立了落地、征地、服务协调等专班,专班对接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有求必应、有承必诺、有责必担。通过开展“大调研、大服务”活动,收集企业意见200余条,逐一加以解决。

  市规划局出台容缺审批政策——《关于城乡规划许可(审批)实施绿色快捷通道的意见》,对政府鼓励的事项,建立绿色快捷通道,实行特事特办。

  市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更好的服务企业中寻找平衡点,创新工作机制,为项目落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了推进项目建设,我市制定了《咸宁市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办法》,建立“五位一体”的项目督促考核机制,每季将督查结果进行全市排名和通报。通过项目建设拉练检查,在大会上按项目建设得分排定各县市区座次,排名前两位作典型发言,排名最后两位作表态发言。

  “三抓一优”,启动了咸宁绿色发展的加速器。

  日前,市委召开专题会议,谋划以“三抓一优”为抓手做好2018 年重点项目工程相关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马真精神”,实现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

  “三抓一优”,必将为咸宁加快推动绿色崛起,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提供强劲动力和有力支撑!

  (咸宁日报记者 向东宁 通讯员 方晓松 吴力)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关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咸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
下一篇: 咸宁市举行首次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项目评审会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