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通讯员 汪学刚
6月30日至7月1日,我市迎来梅雨期新一轮强降雨,各地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当前,咸宁已经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目前汛情整体形势如何?各地防汛采取了哪些措施?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市防办相关负责人。
汛期形势如何——
极端天气发生概率较大
我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变化异常,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580豪米,是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
省、市气象局预测,预计今年主汛期6至8月总雨量为500mm左右,较历史同期偏少2成左右,汛期降水总量可能偏少,但是极端天气发生概率较大,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灾害。
今年1至5月,我市江河湖库水情总体平稳,江河来水量偏少、水位偏低,但降雨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较历年同期偏多,6个县(市、区)通城县偏少1成外,其他县市区偏多1至6成,其中降雨最多的嘉鱼978.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61.7%。
4月12日12时至13日9时,咸安、嘉鱼、通城、通山北部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通山县西庄站最大1小时雨强达到了91毫米,暴雨造成通山、嘉鱼局部受灾。
6月30日,我市降雨主要集中在嘉鱼、赤壁、咸安、通山等县。7月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通城、崇阳。降雨致部分农田被淹,嘉鱼、咸宁城区部分路段积水严重。
从长江上游降雨预测来看,长江流域汛期降水趋势为上游略偏多,中下游偏少,我市江段汛期客水将偏多,从预测形势来看,我市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是暴雨洪水和旱情并重,防汛抗旱形势较为严峻。
防洪有何部署——
全面落实应急保障措施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提前进行了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了防汛减灾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了防汛检查,认真开展了防汛培训演练,全面落实了应急保障措施。
4月8日,我市便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今年全市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要求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实现“一不三无”目标,即做到不轻视、无死亡、无溃坝、无灾访。
防汛减灾工程建设是重中之重。去冬以来,各地重点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和水毁修复等防汛工程整治。
市、县“四大家”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汛前徒步大检查30多次,各级水利部门和水管单位,组织800多次徒步检查,对重点堤段、重点涵闸泵站和大中小型水库有检查记录,有责任人签字,有险情隐患和处置措施记载。
防汛知识培训被纳入2018年全市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实施,3月份,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级防汛知识培训班,培训结束所有参训学员进行了防汛知识考试。
各地也相继组织了基层水管员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防汛知识培训班,咸宁军分区、武警、消防和咸安区、崇阳县等地都组织开展了防汛抢险演练。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各地抗旱服务队还专项储备挖掘机、送水车、潜水泵、电动泵、打井机、输水管、净水机发电和动力设备,夜间照明等器材。
责任怎么抓实——
时刻绷紧防汛安全之弦
在咸宁,已经形成一级抓一级、军令如山倒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网络——
通过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长、政委对辖区内的防汛抗旱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分管的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按照分工协调抓。
目前,市县、乡镇和主要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已全部调整到位,各县(市、区)水库防汛六大责任人和堤防、涵闸、泵站工程防汛责任人已全部落实。
针对当前气象部门预测的情况,下一步我市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会商研判,密切关注水雨工情,对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安排防范工作,科学调度各类水利工程,重点防范局地短时强降雨,加强对水库、山洪灾害、城市防洪排涝和在建各类工程的防汛检查力度,提前落实防范措施。
加强防汛检查是安全度汛前提。我市将继续组织有关责任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对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类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的安全检查。重点加强加强对沿河村落、山区群众、中小学校、民营电站和漂流坝等旅游景点及重点部位的防汛隐患排查和整改,强化监测预警和人员转移路线,加强宣传引导,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根据天气预测情况,我市将及时会商研判,指导各地科学调度水库、湖泊、泵站涵闸等水利工程,及时启闭泵站涵闸,提前预泄预排,对存在险情的病险水库,采取控制蓄水和空库度汛措施,并结合气象预测降雨情况,合理蓄水保水,科学调度保安全。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