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嘉 通讯员 王宁吕
百丈潭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通城县马港镇金山脚下,常年碧波荡漾,为下游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泉,是隽水河发源地。
上世纪70年代,为充分利用百丈潭水系丰富的水资源,县里先后建立了3座水库、5座梯级发电站,并成立百丈潭水电管理处。
2012年以来,葛模华担任管理处主任,带领全体职工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三镇一城区20万群众的饮水和生命财产安全,以及4.5万亩农田灌溉保收。
从大学校门走向深山库区,他义无反顾,潜心渔场渔业生产与管理,带动库区群众增收致富。
葛模华1968年7月出生于通城县麦市镇长冲村,1990年7月毕业于湖北农学院(现长江大学)淡水养殖专业,被分配到通城县云溪水电管理处道上渔场,担任鱼苗鱼种培育技术员。
从山旮旯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又走进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深山库区,从事谈不上体面的“鱼花子”工作,起初,葛模华的内心也有过挣扎。
看着眼前熟悉的山水,听着亲切的乡音,他渐渐接受了现实,一门心思琢磨库区鱼苗鱼种培育,决心要用自己所学服务家乡,帮助库区群众走出困境。参加工作前三年,正是鱼苗场濒临倒闭的关键时刻,困难像云溪的群山一样连绵不断。
当时,鱼种繁殖工作刚刚启动,鱼苗种类单一,鱼的产量很低,加上技术问题,鱼病防治工作几乎为零,完全靠运气,导致鱼病频发,单产不超过200斤。
面对困境,葛模华二话不说,从最基本的巡塘、投饵、拉网工作做起,吃住在渔场,时常一两个月不回家。
1992年8月的一天,恰逢天降大雨,短短几十分钟,水库水位飞速上涨,眼看渔场的亲鱼和鱼苗快被洪水冲走,渔业生产将遭受严重损失。
年轻力壮的葛模华跳进鱼池,用拦网奋力转移鱼苗。从当天下午6点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他连续在深水里浸泡17个小时,将亲鱼和鱼种损失降到最低。
事后,他因体力透支,浑身冻得发紫,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闻讯而来的同事见此情景,无不动容落泪,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抢救。
云溪库区有着独特的区域“小气候”,季节来临较晚,昼夜温差大,不利于鱼苗繁殖。葛模华就将库区季节和气温变化用本子记录下来,摸清规律,最终找准了鱼苗繁殖的最佳时期。
他细心揣摩云溪水库深水对鱼苗成活率的影响,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成功繁育出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鱼种,为库区群众带来了养鱼致富的希望。
细鳞斜颔鲴,在当时尚属新品种鱼,它食性杂、病害少,且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适合库区养殖。葛模华运用所学知识,潜心钻研,成功繁殖出了细鳞斜颔鲴鱼苗近500万尾,还在该县左港水库、龙潭水库等其他库区推广养殖。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单产突破1000斤,云溪水库成为通城县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不仅增加了水库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水库职工的工资待遇,还带动了云溪库区周边群众靠养鱼发家致富。
1994年,葛模华担任云溪水库管理处捕捞队队长,除了继续从事水库养殖,他还负责捕捞管理工作。
当时,库区偷鱼现象屡禁不止,周边群众常常利用月黑风高之夜撒网捕鱼,甚至用炸药炸鱼,破坏了水库生态不说,还造成水库渔业减产。
葛模华带领职工加强巡查,拟订相应措施,手把手向村民传授先进养殖技术,实现管理处和周边群众互惠互利,营造了良好的渔业环境。当年,渔场成鱼产量大幅提高,实现扭亏为盈,捕捞队摘掉了“吃照顾”的帽子。
2002年至2012年,葛模华担任云溪水电管理处副主任。在这十年里,他从事多种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积极带领职工谋福利,另一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
“葛模华懂技术、懂政策,工作讲方法、讲策略,处理问题有条不紊,善于做职工和群众工作。”县水利局退休总工程师胡少林对他称赞有加。
从水库捕捞队长到水电管理处主任,他身先士卒,带领职工发展生产,帮助企业步入良性发展。
2012年,葛模华从云溪水电管理处调到百丈潭水电管理处担任主任一职。
成立于1994年的百丈潭水电实业发展公司,与百丈潭水电管理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负债1570多万元,单位200多名职工10年未交养老保险,职工人心涣散……
面对这样一份“家业”,葛模华一方面凝聚人心,开源节流,积极化解债务;另一方面对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益。
马港工业园位于百丈潭库区下游,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有14家企业落户,全部由百丈潭水电管理处提供水电服务。
葛模华深知,只有为企业搞好服务,实现互惠互利,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他通过走访企业家,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重新修订完善土地租赁合同。同时,在企业受益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协商适当提高水电价格,仅去年,实现发电收入400万余元,园区企业用电突破2500万度,增收300多万元。
“贴心高效的服务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益,也提高了企业对管理处的满意度。”葛模华坦言。
百丈潭水库是通城县城与马港镇唯一一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制水厂投入使用以来,几乎没有收过水费。
上任后,葛模华舍得投工投钱,不惜少发电,也要做好原水保护调度工作,得到了县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他积极向县政府、物价部门争取合理收费项目,2014年为百丈潭水电管理处争取到5万元(年供水2000多万吨)水源水费,并逐年增加到60多万元。
葛模华刚刚接手百丈潭水电管理处时,生产设备严重老化,安全隐患接二连三,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办公场所、职工宿舍拥挤狭窄、破烂不堪,碰上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为了节省开支,葛模华当起了“生产队长”,带领职工投工投劳,改造房屋、抢修渠道、抓好工程日常维护。
他组织职工搬运材料,扎钢筋,当泥工,在占地370多个平方的两层办公大楼上加盖了一层新楼,包括装修总共花费不到30万元,节约资金10多万元。
同时,对3个二级单位近2000多个平方的房屋设施进行修缮和扩建,大大改善了职工办公和住宿条件。
他还带领职工对所有发电设备进行了彻底更新,3座水库大坝、进库公路、供水抗旱通道等公共设施日常维护,都是葛模华带领职工亲力亲为,管理处没有请过一个人。
不仅如此,水库饮用水源的垃圾清捞,堤坝的割草防护工作,都是由他带头劳作。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管理处的财力物力开支,还扭转了库区群众强揽工程、漫天要价的不良风气。
近年来,百丈潭水电管理处共计偿还化解债务近千万元,结束了多年的偿债付息历史。职工工资从人均1300元增加到3000元,翻了一倍多。社会保险也按年交纳,全体员工正逐步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从防汛抗旱到发电供水,他勇挑重担,全力服务水利公共事业,确保群众饮水和防汛抗旱安全。
百丈潭水电管理处下辖3座水库、5座梯级水电站,担负着马港镇、五里镇、隽水镇及城区20万人口的供水发电、防汛抗旱重任。
其中,1座中型水库(百丈潭水库)、2座小型水库(杨泗庙水库、神龙坪水库)总承雨面积69.7平方公里,总有效库容为1817立方米;5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4620KW,年均发电量1130万度。
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葛模华在领导职工面前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2014年6月的一个深夜,滂沱大雨骤然而至,百丈潭水库杨家牌渠道被洪水冲毁20多米,出现严重险情,威胁到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葛模华一面向上级汇报险情,一面迅速组织开展抢险,带领职工火速赶往现场。
大雨如注,防汛雨具形同虚设,葛模华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带头跳进深水中,用肩膀扛起沙袋就去堵漏。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昼夜奋战,险情终于得到控制。缺口堵住了,渠道保住了,葛模华却因长时间在水里浸泡,脸色苍白,变成了泥人。
2016年7月上旬,通城出现旱涝急转的罕见灾情。葛模华刚忙完防汛,马上又投入到抗旱渠道修复工作当中。
当时,五里镇尖山村旱情严重,而尖山水库附近的渠道严重滑坡,无法通水,葛模华立即召开总支会,研究方案,组织专班吃住在工地,不分昼夜施工抢修。
不到半个月时间,施工专班完成200多米渠道修复和箱涵重建,提前5天通水,尖山村几千亩水稻及时得到灌溉,不仅大灾之年不见灾,当年还实现了丰产。
为了避免人畜落水,村民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发生,早在2012年,葛模华带领职工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对百丈潭水库杨家排地段790米明渠进行覆盖,化解了与当地村民多年以来的矛盾纠纷。
2017年8月,通城县推行河湖库长制,葛模华组织单位职工,对包括百丈潭在内的3个水库进行漂浮物打捞;水库鱼类实行人放天养,杜绝网箱养殖,不投肥料、饲料,确保一库清水送往县城,为建设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生态环竭尽全力。
葛模华每到一个岗位都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曾被授予通城县“青年创业大王”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县水利局和管理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在水利一线工作28年来,他为人朴素,勤奋恪守,爱岗敬业,得到了水利系统领导肯定和同事爱戴,他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由衷为他点赞。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