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有着别样的情怀;他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激发了村干部、党员带领村民致富的热情和斗志;他把贫困户当亲人,带着真心去扶贫,用爱心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他的足迹踏遍通城望湖村的山山水水、村村户户,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全县有名的脱贫村。
他,就是市委政法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塘湖镇望湖村“第一书记”郑卫平。他被誉为山村脱贫的领路人。
受命“第一书记”
望湖村是一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411户,1575人,其中贫困人口有820人。郑卫平入村后,与村“两委”一起分析村特点、发展有利条件,寻找到脱贫致富门路。一是依靠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望湖村是黄袍山革命老区、苏区,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点燃革命火种。革命时期家家有红军,现有大盘山丁家红军烈士洞、望湖烈士陵园、红河烈士纪念碑、革命母亲黄菊妈等纪念圣地,这些红色资源既是传统精神的积淀,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靓丽名片。并依赖绿色资源发展观光农村。望湖村有万亩樱花、樱桃,有1000年兰若寺和数百年的红豆杉,有多个高山水库,幕阜山旅游公路穿村而过,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创造难得的机遇。二是依托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望湖村土地肥沃,是全国罕见的富硒黑土地,特别适合发展特色生态有机蔬菜、瓜果、富硒水稻等农作物,为此,郑卫平征求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与村“两委”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形成了望湖村的发展规划,形成了一村多品的产业发展基地,不仅要如期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更要让全村人民早日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的生活。
发展成了“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他不停地跑规划、找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争取自己的朋友、战友和社会力量资源,并争取在外成功创业人士回归家乡,发展家乡,引进种植大户刘勇、何鹤飞、夏杨军、黎红旭建立农产品基地,种植油茶套种名贵中药材3800余亩,种植杨梅、樱桃、脆枣、日本柿子蓝莓等600余亩。村贫困户及农户不出门在自己的“扶贫车间”务工收入每年增加200余万元。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永康种植专业合作社、黄袍山苗木专业合作社、望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公司(湖北硒丰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鑫尔绿色有限公司、望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湖北红高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办农家乐、农家旅店。
在通城县现有的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为了鼓励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扶贫工作队筹资投资13万余元购买两头乌仔猪98头,买鸡苗510只、豚苗500只、鹅苗280只发展家庭养殖,实现一户一品,就此项每年为贫困养殖户增加收入50多万元。筹集150余万元兴建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新办农家乐、农家旅店,每年增加收入15万余元。
2018年10月,他在驻村举办黄袍山户外帐篷节和乡村大舞台3天2夜的活动,迎来了湘鄂赣三省户外爱好者5万多人次,村农产品销售一空,村民接待外来游客用餐13000余人次,农家旅店接待外来住宿人员3700余人次,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希望和幸福,让人民感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收入,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4000余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0余元。
新修拓宽刷黑公路5.6公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不仅实现户户通安全饮水,还接到田间地头,解决了部分农田的灌溉。新建标准化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了村“九有”标准。望湖村于2016年底整体脱贫出列,从此,望湖村从一个重点贫困村变成全市的“明星村”。
珍爱“第一中心”
在帮扶过程中,郑卫平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户给予特别关爱,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结合不同情况实施重点帮扶和针对性帮扶。他将因贫失学的叶敏、刘荣送到咸宁职教集团上艺术学校,生活费、学费、学习用品等都是郑卫平个人资助并负责到毕业参加工作为止;将夏四国、李刚强2名精神病人联系到市附二医院治疗,为他们提供精神病救治资金解决住院的缺口资金,并为他们交纳了足够的生活费。在病人住院期间,他带着爱人多次为病人送营养餐,通过一年多的治疗,两人病情基本治愈,现在可帮扶家里干农活。
此外,郑卫平对因病、因癌死亡的困难家庭都在第一时间上门慰问,及时安抚人心。特别是2016年通城县发生了“7.17”特大洪灾后,郑卫平既是扶贫团长又是咸宁市驻通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组组长,在第一时间跑遍了通城11个乡镇、几十个村,督办灾后倒房重建工作,关心受灾群众,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搬进重建的住房,保证灾后无灾情、无灾访,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赞称他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公仆。他不分日夜,没有每天假节日,工作十几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工作,每个月在驻地工作时间26天以上。
打造“第一景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郑卫平在扶贫工作中沉下身子、肯动脑子为村里办实事,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把培养村民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作为“第一景色”打造。
他来到驻村,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全村进行环境治理。他在全村号召禁鞭,禁一次性塑料餐具用品,并筹资购买了电子鞭炮机、不锈钢环保餐具,提供给村民使用,每年为村民红白喜事和节日放鞭节约资金200余万元,还堵住了垃圾的产生源,使望湖村在全市成为首个农村禁鞭禁塑的带头村,村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筹资16万余元购买了环卫车、垃圾桶,并聘请5名贫困户组建保洁队,他本人每周一值班带队亲自动手捡垃圾、锄杂草,引导村民自觉爱护家园,讲卫生。
郑卫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标语、横幅、展板、橱窗、屋堂会等进行广泛宣传。他带领大家开展“一五一十”工程,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为牵引,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倡导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联系文化部门组织文艺演出队送戏下乡,采取夜会座谈、分屋堂座谈、分小组座谈的形式,开座谈会130余次。适时开展集中文明宣讲、法律宣传、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等。该村原来是个矛盾极为突出的村,通过他的调解,多年积压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实现了零上访。他联系武汉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为村里及周边学校的1400多名学生免费眼科体检筛查,并开展后续治疗。他在村里开展禁赌活动,打击歪风邪气,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树立了正气。目前,村里的环境美了,发展快了,村民日子越来越好了。
为了带领群众脱贫,郑卫平付出了很多。他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白癜风皮肤病,怕晒太阳,一受热就全身瘙痒。但他总是强忍身体的不适,带着药罐工作在一线。他的孙女2015年8月出生,不到两个月时就查出一种世界罕见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一直在上海世界儿童医学中心治疗,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但他克服个人困难,长期坚守扶贫一线,很少照顾家庭。他说:“我是望湖村的‘第一书记’,我要倾尽全力带领群众走出贫困,奔赴小康的希望之路。”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防风险除隐患 咸宁举行天然气门站泄漏应急演练
下一篇:
【记者走村巷】禁毒宣传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