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徐辉煌、胡炜光报道:3日,位于赤壁中伙光谷产业园的高瞻科技项目厂房内,工作人员在安装测试电动平衡车。
“去年9月底,我们从深圳来赤壁考察,一个月后决定在此投资。”湖北高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张红波介绍,目前公司正铆足了劲生产,近期还拟上马新产品可折叠的智能自行车。
“今年6月,高瞻科技跻身了规上企业。”赤壁市科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政府采取重资产招商方式引入该市的工业企业,企业必须承诺在投产1年内“入规”。对招引企业,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促进早日“入规”。
“今年元至7月,我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翻看新“入规”企业名单,各县市区多点开花,主要集中于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建筑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
去年以来,我市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入规”并对技改、研发方面的投入予以补助。各县市区奖励也不断“加码”,咸安区今年拿出3000万元以上技改奖励资金,力争完成20家新入规企业目标。
除了宣传和政策引导,规上企业快速生长的种子在3年前就已种下。2016年底,市委提出“三抓一优”,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就此掀起,企业入规平台开始筑牢。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新签约项目890个,2018年上升到949个。这其中,约有一半是工业项目。
一家工业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前对“入规”心存顾虑。进入规上企业后,需经常接受核查检查,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另外,担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甚至商业机密泄露。
为化解企业的顾虑,市经信局联合税务、统计等部门上门对接,对拟“入规”企业进行培训,释疑解惑。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多次到企业指导、宣传,并建章立制为企业数据保密。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创优服务,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壮大规上企业“朋友圈”。相关部门将有潜力的小规模企业、在建工业项目以及近两年退出规上企业库的工业企业纳入重点监测和帮扶范围,因企施策,帮助解决困难、开拓市场,迈过规上的门槛。
市经信局局长郭冰生说,今年底,全市规上企业总数有望超过1000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
编辑:hefan
上一篇: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通城篇① 通城:敢啃改革“硬骨头”
下一篇: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