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彤 徐功频
山乡的早晨,宁静而祥和。
4月15日7点40分,崇阳县石城镇塔坳村三组贫困户黄松武已开始忙碌。
“您家蜂蜜还有吗?”“有,您要多少?我抽空给您送去……”
电话那头,镇上一家特产专卖店,向黄松武订货。“之前乡亲们还担心受疫情影响,今年没法继续养蜂。现在,我们又干劲十足!”接完电话,黄松武满心感慨。
产业扶贫,贫困村变了样
塔坳村地处崇阳西部偏远山区的村庄,缺田少地、水源稀缺,自然条件较差,劳动力一般外出打工。留守村民多是家中有老弱病残,无法外出务工,生活条件较差。48岁的黄松武正是如此。他和妻子一边照顾一家老小,一边务农,虽然辛苦,日子依然清苦。
2015年,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正式入驻塔坳村。产业扶贫是工作队的重中之重。本村缺少田地,在他们的策划下,塔坳村承包邻村闲置土地,引导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投资160万元,建起农业合作产业园。园区按照企业化管理,聘请村中有经验的养殖户负责经营,发展生猪、冷水鱼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入股贫困户以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为主,为其增加稳定收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进去园区务工,也可入股。工作队还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利用山地优势,发展林下养鸡、养牛、养羊、种植食用菌等项目,盘活山林资源。
以黄松武为例。他从2016年开始,在园区养鱼,每月工资2000多元,年底分红6000多元。他和妻子还养了山羊和土猪,年收入近4万元,生活明显改善。产业强起来,脱贫实起来。2017年,全村86户贫困户347人全部脱贫,实现贫困村整村出列。
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令扶贫干部倍受鼓舞,更坚定了守护的决心。“要继续引导乡亲们发展产业,保持稳定增收。”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队长黎伟发说。
脱了贫,干群齐心接着干
工作队和村干部开始反复考察、磋商,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最后确定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林下养蜂。一位村干部告诉笔者,塔坳村森林资源丰富,尤其是成片柃木资源,是上好的蜜源植物,村民有养蜂传统。更重要的是,养蜂劳投资不大、周期较短,劳动强度较低,能够带动一些年纪较大或劳动力较弱的贫困户增收。
2019年初,工作队为全村28个有意向的家庭赠送了400箱中蜂试养,还邀请技术员来乡镇,教养蜂技术。指导村里成立合作社,注册塔坳岭商标,畅通蜂蜜销路。
贫困户王必珍,今年70岁,右手残疾。说起养蜂,老人有些激动,“真是个好产业,我手不方便,也能干。”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个蜂箱有5个框,一框可产蜜1斤多。一箱一年可产蜂蜜3到4次,每斤蜂蜜按50元计算,20个箱就是2万多元,大山深处,植被茂盛,一年四季都有蜜源。去年,他家卖蜂蜜挣了3000多元。首批试养中蜂的家庭中,像他这样的老人居多。
黄松武也试养了30箱中蜂。起初,妻子户明凤有些不解,家里生活已经改善了,为何又要养蜂?黄松武用扶贫干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解释,“脱了贫,干劲不能松,还得抓紧奔小康哩!”夫妻俩不但卖蜂蜜,还繁殖蜂群,去年仅卖蜂收入近万元。
渐渐地,村民养蜂的积极性高涨。今年,全村发展蜜蜂养殖户达50户,养殖规模也扩大到1000箱。年初,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提议,春节假期后,种些枇杷、板栗之类的蜜源果树,满足中蜂采蜜所需。没想到,疫情发生,大家迟迟无法出门。
3月下旬,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工作队和村干部迅速组织村民分批、有序上山栽树。同时,工作队所在的市农业农村局还发出倡议,号召员工积极购买村里的蜂蜜等扶贫产品,开展消费扶贫,作为产业脱贫户的托底保障。截至目前,该村已种植枇杷、板栗蜜源苗木5000棵,扶贫产品基本无滞销情况。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习近平:弘扬劳动精神 克服艰难险阻 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下一篇:
崇阳乐小脆食品公司腌菜泡菜出口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