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探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的笑声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7-06 08:09

编者按: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从今日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讲述小康故事,聚焦全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行动和成效,践行“四力”要求,贴近火热生活、走进群众心坎,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做到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鼓劲加油。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程。本报记者实地踏访全市各地易迁集中安置点,推出《探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系列报道,作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的开篇,敬请关注。


易迁档案:汀泗桥镇大坪村地处汀泗、马桥、桂花三镇交界,区位偏远,山高路远,道路崎岖,缺水少田,曾经是重点贫困村。大坪村八角坵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位于大坪村11组,始建于2016年11月,次年10月完工,总投资330万元,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目前已入住9户村民。

6月28日,记者来到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村,虽然通上了崭新的通村公路,但一路的崎岖盘旋仍旧险象环生。因为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峰林丛生,高低不平,全村537户人家被切割成诸多散居点,星罗棋布,难以聚居。

大坪村八角坵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就在通村公路干道一侧。因为距离安置点仅一路之隔的竹制品厂安排放假,记者得以见到在家休憩的村民们。

入住此地一年多的张早喜夫妇正倚着家门口的小凳小憩,看着新建的小洋楼白墙黛瓦,房门口鲜花丛生,张早喜忽然不自觉“噗嗤”笑出了声。

“太幸福了,以前从来都不敢想像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在搬来安置点以前,张早喜一家住在远处的山沟里面,偏僻而闭塞,因为丈夫手部有残疾,加之住得实在太偏僻,夫妻二人只能在陡峭的山坡上种菜,且仅能勉强糊口。

前年,那老泥瓦房因年久失修垮塌,他们一家子便只能寄居于亲戚家的堂屋中。咸安区人大办驻大坪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为这家人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事宜。

当住进了一百多平的三室一厅,张早喜家的日子就翻开了新篇章。

作为大坪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资源,咸安区人大办决定从这方面做文章——争取来210万元扶贫资金,建起一家竹加工厂,并请来浙江老板何成卫带资入股,负责经营管理。在这家年加工量达7000吨的工厂,搬运、切割、拉丝、烘烤、晾晒……流水线上每一个程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八角坵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恰到好处地就近提供了人力,加工厂21名工人当中,13人是安置点的贫困户,其中张早喜夫妇负责数竹签、晒竹签这类活儿。

“平日里,安置点总是一片金黄色,铺满了待晾晒的竹签或半成品。”村支书晏海辉说,因为竹加工厂经营状况极好,产业链条上群众腰包都鼓了起来,村集体收入从0元跨越至14万元,安置点贫困户务工收入每月至少能达到3000元。

“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张早喜扳着手指冲记者细数家中大小事:儿子经扶贫工作队介绍,外出务工;自己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成了拿薪水的“上班族”;孙子享受着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就连曾早早离家的儿媳妇,回家看望的频次也多了起来。

接下来,张早喜打算再攒一些钱,把新房装修得更好,让一家人住得更舒服。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特约记者 李星 通讯员 董静)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老党员干部活跃小区治理一线 退休不褪色乐当“服务员”
下一篇: 咸宁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国家卫生城市第二轮复审动员会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