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绿叶情怀——省纪委监委驻通山县板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长学扶贫纪事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8-07 07:58

“你要是永远不走该多好!对我们比亲人还亲……”7月14日,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患小儿麻痹症的孟细元,挪移佝偻的身子,紧紧拉着胡长学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不走不走,我还要和你们一起奔小康呢!”胡长学鼻子发酸。

创立民情茶室、农民夜校、村湾广播,让群众首先从思想上脱贫;首创反哺机制,全面理顺扶贫产业与村集体、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村组“三资”清理,首创组账镇管,把群众利益装进“保险箱”。

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推出的这些创新举措,让8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把板桥村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全国文明村”、“全省十面红旗村”。

富水湖畔这个蝶变的村庄,一个个真实的扶贫故事,讲述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党群间的鱼水深情……

创立民情茶室、农民夜校、村湾广播,脱贫,首先“从心”开始

2017年初春的一天,板桥村初来乍到的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胡长学,听见村民刘正明一进村委会就与村干部大声争论起来。他听不懂通山话,还以为他们在吵架,赶紧找来村干部“翻译”。

原来,刘正明不满村干部将其纳入脱贫对象,要求继续“当贫困户”。

类似这种争吵的情况过去时有发生。因为“争当”贫困户、低保户,不满征地补偿标准等,村里争端不断,有的甚至进京上访。

为什么一项日常工作会成为矛盾的焦点?胡长学发现,根源在于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群众不了解政策,而村干部又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解答问题,加之有些村干部确实存在办事不公的情况,导致干群关系疏远、群众心存怨气。

疙瘩不解开,扶贫找不到点。

2017年9月,胡长学在板桥村搭建了一个干部、群众可以平等沟通的平台——民情茶室,24小时开放。工作队、村“两委”轮流值守、接待来访群众,烧一壶水,沏一杯茶,第一时间安抚当事人情绪。以喝茶、吃点心、聊天的方式,帮助群众舒缓情绪、打开心扉,让村民说出心里的怨气话,再将国家的有关政策向他们详细讲解。

这样,不少人带着怨气来,怀着愉快去。

四年来,民情茶室共接待群众来访291次,现场解决问题98个,交由县、镇解决问题36个,不符合政策劝退的24人次。

自民情茶室开办以后,板桥村再也没出现过进京上访的情况,往日吵吵闹闹的村委会也回归和谐,安然有序。

去年十月,胡长学到贫困户徐明丽家里送扶贫慰问金。对方一把推开他的手:“我家现在生活好多了,小孩也大了,再不能要钱了,给更困难的人吧。”

如今,村里没有一个人“争当贫困户”了。

扶贫要扶到根子上,就必须让老百姓都掌握实用的一技之长。

2017年9月,通山县首个村级“农民夜校”在板桥村建成。

随后邀请省市农技专家,针对板桥村产业特点定期举办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种养殖能手。

截止2019年底,累计培训440多人次,改良枇杷、橙子品种6000多亩,养鸡、养猪等产业规模也扩大了1倍。

给票子不如给点子,扶经济先要扶精神。

工作队将原本闲置的村委会广播站重新启用,并在全村16个自然湾设置了38个播放点,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广播湾湾响。

通过全覆盖广播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扶贫政策、好人好事和致富典型,定期开展“脱贫之星”评比、奖励,有效鞭策了贫困户摒弃“等着干部送小康”的惰性思想。

老贫困户章拾斤,天天听到熟悉的名字在广播里得到表扬,也主动向村委会申请从事保洁员岗位,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实现了脱贫。

首创反哺机制,打造扶贫产业与村集体和贫困群众经济共同体,让贫困户利益进入“保险箱”

扶贫扶什么?扶谁的贫?

这是萦绕在胡长学心中的一个结。

2017年以前,板桥村大大小小的扶贫产业有10来家,省纪委协调到村企业的扶贫资金累计达千万元以上,但村集体、贫困户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产业收益。

“这一扶,如果把老板扶得高高的、大大的、壮壮的,贫困户扶得矮矮的、小小的、瘦瘦的,扶出两极分化,扶出矛盾意见,再多产业有什么用?”

胡长学觉得,这笔糊涂账必须要算清楚!

可当他准备启动这项工作的时候,各种压力和阻力潮水般涌来。村干部找理由消极怠工,企业老板四处躲藏不肯配合。而家里又接二连三发生变故,湖南老家的哥哥突遭车祸,生命垂危,87岁的老父亲急病住院……有人骂他这是“报应”。

那些日子,胡长学心力交瘁,常偷偷的流泪。

有人劝他:老胡啊,这会得罪很多人的,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吧。

“我是代表一级重要的党组织在这里扶贫啊。企业打着产业扶贫的名号,享受扶持政策和资金,老百姓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这贫就扶偏了!”他说。

他打消顾虑、放下包袱,召集县纪委、审计、司法、财政等多个部门,用4个多月时间对投入板桥村的所有产业扶持资金投向、投量和性质进行全面清理,无一疏漏。

刚把资金情况搞清楚,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产业扶持资金如何带动贫困户脱贫?

胡长学找专家、找律师、找企业主、找兄弟工作队进行了不下百次的沟通、探讨,一个月熬红了双眼、急白了头发。

一个大胆设想出现在他脑海——签订反哺协议。

即,建立“政府扶持、企业反哺”产业扶贫机制,企业按享受政策性扶持资金总额的6%或3%,每年向村集体、贫困户支付反哺资金。反哺资金的多少,与企业效益无关,村集体和贫困户不承担风险、享受固定收益,还能倒逼企业把更多心思放在发展生产上。

2018年12月,对于板桥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月份。

胡长学逐个促成板桥村所有扶贫产业与村集体、贫困户签订了规范合理永久性的反哺协议,为板桥村可持续发展、贫困户稳固脱贫打牢了根基。并追缴了2017-2018年应向村集体反哺资金56万元,其中给贫困户分红13.5万元。

当八组贫困户刘应如第一次领到6000元反哺资金分红时,拉着胡长学的手久久没放开,声音哽咽。

那一刻,百感交集的胡长学,眼睛湿润了。

2019年,板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55万元,贫困户累计分红24万元。国家宣布整体脱贫后,明年板桥村家家户户都可以分红,真正让群众红利共享,利益均沾。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立山说,板桥村的扶贫项目没有走样,扶贫资金没有散光,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长效的实惠。

首创组账镇管,开展村组“三资”清理,不让扶贫留下“后遗症”

馒头一袋袋准备,方便面一买就是几箱,偶尔和乡镇干部一起吃工作餐,他也严格按规定交伙食费。

胡长学心中始终绷紧一根弦:作为纪委干部扶贫,就要交出一份更过得硬、管得远的扶贫答卷。

去年初,胡长学进村入户了解到,板桥村还存在以往签订的部分土地流转协议不合理、流转租金不能按时发放到位等问题。

比如,4000多亩的油茶基地流转了8组9组的土地,但租金并没有给农户。村组集体出租的鱼塘、校舍等,甚至没收租金。

为此,胡长学组织力量再次集中6个月的时间,对板桥村所有土地流转、资产出租问题进行清理,查清36宗出租签了所谓“协议”的25个,11个根本没签协议。从梳理的情况看,有的未签订流转协议(只有口头协议)、有的协议没有约定终止期限、有的少计出租面积、有的流转租金没有按时足额支付等5个方面的问题。

为了确保村组集体资金、资产不流失,群众利益不受损,他们首创组账镇管,强化村级监管向组级延伸。

胡长学带领镇村干部到每个组开群众会,组建以熟悉当地情况、公道正派的老干部、老党员、老组长、老会计、老教师为主体的“五老”清理专班,摸清大畈镇126个组有组级资金144.35万元,及时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规定村组没签订出租合同的必须签订合同,又帮助村组集体、群众追回土地租金60多万元。村组干部、党员和贫困户对此一片点赞。

小微权力也得关进笼子,阳光运行。他们出台监管制度,比照村账镇管实施组账镇管。组级每笔收入,必须进镇财政所;每笔支出,必须按“三资”管理条例办理。

“这既保护了资金安全,又保护了村组干部,还盘活了资产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密切了干群关系。”大畈镇财政所所长李斌说。

一本资金监管的阳光簿,给出了明白账,没有了“后遗症”。

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对此批示:将通山的做法印发全市学习,落实情况纳入全年考核。

做实做细绣花功,扶起“不走的工作队”

扶贫队,也是传棒队。为了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板桥村稳定脱贫的接力捧能顺利传承下去,胡长学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扶起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着力点在哪里?

建支部,健制度,管资产,强智力,扶志气,项项都是长远计,件件做足绣花功。

2017年3月,胡长学带着村干部远赴浙江宁海学习“规范村级事务”的先进经验,在板桥村率先推行了村级“小微权力”运行规范。并先后制定了《板桥村权责清单》、《板桥村事务操作规程》、《板桥村扶贫资金使用办法》、《板桥村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流程图》等规章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

胡长学还把廉政警示教育作为村干部的“必修课”,充分利用省纪委职能优势,组织村干部原原本本学习每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件通报》和《扶贫领域电视问政》,引导他们举一反三,把别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整改、预防。特别是为了时刻绷紧自律之弦,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到咸宁监狱开展了实地警示教育,通过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给予他们极大的心灵震撼。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一把手电筒,一双解放鞋,一顶草帽,一条毛巾,是他的随身必备物。

胡长学已经离不开这片土地了。四年来,这里一草一木的成长,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融入了他的心血。

板桥村集体企业发展到9家,总产值3.5亿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绝大部分在家门口就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昔日“好女不嫁板桥郎”的贫困村,如今变成比城市还强还美的“世外桃园”。群众对给他们带来这一切的工作队,赞不绝口,感激涕零。

胡长学指着引进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21世纪新农民培训学校说,板桥村正描绘更新更美的小康图,将吸引许多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回乡创业,让板桥村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根,根植沃土才能枝繁叶茂。”胡长学始终以这句话自勉。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江世栋 特约记者 孔帆升 通讯员 徐世聪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市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开建项目124个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