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 事必有成 —— 崇阳县白霓镇下足乡村振兴“绣花功夫”
“真是赶上了好时代,环境越来越美,条件越来越好,再也不用过苦日子了,真是希望能多活几年!”崇阳县白霓镇洪泉村一位老人说。
全市2020年度涉农乡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评结果显示,崇阳县白霓镇位居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十强乡镇榜首。日前,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靠三落空”
上午正常上班,下午和晚上脱产学习。
最近,白霓镇与县职校合作,组织村、社区副职干部和后备干部半脱产,参加为期23天的能力提升培训。
在白霓镇,像这样的镇村干部“充电”模式已步入常态化。年轻干部读书班每周一次、党委研讨学会每周一次、请高校专家学者讲课一年四次、外出学习一年四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白霓镇党委书记谭其军的眼里,必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让干部队伍思想强起来,动能足起来。
2018年,村级“两委”换届选举时,镇党委大刀阔斧在村级班子中充实年轻干部和新生力量,尤其是引进了一大批支部致富带头人。
全镇22个村1个社区,有17个村党支部书记换成了70、80后,还有2名90后。大刀阔斧调整了55名副职干部,培养了一批后备干部。
村干部“走出去”学习考察回来后,至少能“依葫芦画瓢”创办基地,或是结合实际思考一番、创新一番。
每半年,该镇要进行一次拉练检查,把镇村干部集中起来,看产业基地、项目现场、示范点,比变化、晒成绩,现场打分,晚上开会,对前三名的奖励资金,对第一名颁发流动红旗,对排名靠后的颁发流动黄旗和进行表态发言,“两面旗”逼着大家不断比学赶超。
走进谭家村,原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楼有扶贫车间军红纱布厂,附近有整齐排列的连片蔬菜基地,六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露天马铃薯基地……去年,该村集体经济达23万元,带动数百村民家门口就业。
近三年,该镇共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2个,实现了村村有基地。建成扶贫车间或工厂9个,村级集体经济大幅提升,2020年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90万元。
“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靠三落空。”谭其军如是说。
“先动手,再伸手,最终不会是空手”
驱车行驶在古堰大道上,大市村标铜鼓、大市渡槽、百年夫妻树、中药材基地、乡村舞台、苗木基地、远陂堰、土灶台、小自然景区等等,目之所及皆是景,车来车往人气旺。
这条7米宽、13.2公里长的黑化路,串起了大市、白霓、洪泉、油市等村,也正好契合了该镇“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的发展思路。
“要想富,先修路。”近三年,白霓镇先后修建农村公路120余公里,其中去年修建道路50余公里,刷黑道路30余公里,辖区所有主干道全面实现刷黑,全镇路网实现互通互联,形成了大、中、小三级循环圈。
洪泉村原是一个软弱涣散村,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村支书孙愁以前在县城做广告生意,任职时村里负债400万。在没有明确任何项目支撑和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削荒山造长城、填洼地建农庄、挖水池建摇摆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洪泉村动起来后,向上级争取的政策及项目资金陆续到位,专业的投资人来了,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也来了,村民们也开始建采摘基地、发展商业小铺。如今,全村景点年总营业额已逾200万元。
“等”不来发展,“靠”不来变化,“要”不来实绩。正是这种“先动起来”精神,让白霓乡村振兴实现了“小步快上”的局面。
路基建设由镇村共同解决,大部分村使用土地修路时,村民都无偿贡献,确保以较好的基础来赢得交通部门的支持。该镇荣获了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喜领200万元的奖补资金。
如今,白霓已高标准建成了古堰大道、思源路、咸崇旅游公路、白界公路、振兴大道等,全镇村级道路实现刷黑的村达到60%,实施了新、改、扩建道路的村达100%。车行乡间,犹如在画中游。
“先动手,再伸手,最终不会是空手。”谭其军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站在古驿道的至高处远眺,崇阳美景尽收眼底,一汪碧水点缀其间,尽显山水灵韵和盎然生机。
在龙泉村龙泉水库上端,有一条古驿道和一个古驿站,是崇阳商人到赤壁市经商必经之路,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去年,白霓镇争取来县交通运输局建设资金200万元,修复了公路驿站和全长1888步的古驿道。如今,修葺一新的龙泉古驿站、古驿道展现厚重古朴风貌。
从正月初一起,每逢节假日,这里的人流量可达上万人次。当地村民在这里卖水和小零食就有上千元的收入。
不敢想,就不会干。谭其军说,他正在谋划着对景区进一步拓展,让这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健身、养生风景区。
白霓镇境内有两座千年古堰——远陂堰和古堰湾。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谭其军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世界灌溉工程文化遗产”的介绍,便萌生了申报的想法。
“千年灌溉工程还保存的这么完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确实具备条件!”2月初,水利部的专家前来评审,给出肯定的答复,最终初评结果显示,全国排名第七。
如今,该项申报工作已由镇级上升到县级层面,指定由县水利部门牵头,紧锣密鼓地准备各项申报资料。一旦申报成功,将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只有异想天开,才会金石为开。作为千年古镇,全面振兴必须紧盯国家政策、项目等,要有长远的发展定位。
目前,该镇正谋划“一心引领,两翼驱动,四区协同”发展格局,“一心”指以集镇为中心,“两翼”指振兴大道、古堰大道沿线,“四区”指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富美乡村建设先行区、休闲康养发展先行区。
在“一心两翼四区”的大框架下,村级也“各显神通”谋划未来,2021年要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到一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谭其军说,画好乡村振兴这张图,他日思夜想,念兹在兹。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王莉敏 通讯员 石林)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市在北京举办文旅推介活动 宣传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