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跨越72年的寻亲之路②】“要像寻找自己的家人一样,找到烈士的亲人”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7-14 08:28

通山县通羊镇赤城村吴高波的老屋,曾经有一张珍藏了近40年的纸条,上面写有一个地址:河北省永年县乔七方村。

“这个地址是一位叫乔凤山的解放军战士牺牲前,战友根据他的遗言记下的。”吴高波说,“1949年,他牺牲在我们这里,我的曾祖父吴兴发捐出存放多年的棺木安葬了他,还要求后人找到他的亲人。”

没想到这一找,吴家四代人找了72年。

7月12日,在城坑吴庄,吴高波一家人讲述起这段往事。

“爷爷一辈子记挂着两件事,一是帮乔凤山找到亲人,二是找到三爷爷吴守信的下落。”吴高波的父亲吴家声说。

吴兴发的三哥吴守信1927年离家参加革命,一直下落不明。因此,吴兴发对共产党、对解放军有着特殊的信赖和感情。当年部队到村里时,他第一个拿出家中的粮食招待战士,又毫不犹豫地为乔凤山捐出棺木。

“乔战士牺牲在异乡,他的亲人肯定也盼着他回家。抱着这样的想法,爷爷一直在设法寻找乔战士的亲人。”吴家声说。

由于当时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吴兴发只能四处托人打听纸条上的地址。一直到1966年,吴兴发临终前,还记挂着这个未完成的心愿。

他对儿子吴福生说:“要像寻找自己的家人一样,找到烈士的亲人。”

那张记载着乔凤山家乡地址的纸条,也交到了吴福生手中。

“我公公把那张写有地址的纸条当宝贝,珍藏在书柜的最高处,要用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吴家声的妻子焦雪芬说。

而要用的时候,就是往河北寄信的时候。

焦雪芬已经记不清楚,帮吴福生往河北寄过多少次信。

那时候,到邮电所的十几里山路,吴家人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随着吴福生逐渐年迈,吴家声、吴家荣、吴家亮三兄弟在父亲的嘱咐下,承担起寻亲的重任。

“父亲说,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想办法找到乔凤山的亲人。”吴家荣说。

上世纪80年代,吴家老屋倒塌,珍藏了近40年的纸条遗失在老屋的废墟中。

“纸条没了,但是地址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焦雪芬说,公公去世后,她依然坚持写信寻亲。

退休后,焦雪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寻亲。她还要求两个儿子吴高尚、吴高波一起来完成长辈的心愿。

吴高波说:“我们只要听到有关河北的消息,都会不由自主地关注。”

他回忆,“我母亲还曾经到县里的烈士陵园找线索。”

“烈士墙上5000多个名字,我每一个都认真看过。”焦雪芬说。

可是依旧没有乔凤山亲人的线索。

一次次的寻找,一次次的希望落空,是什么让吴家人一直坚持着帮乔凤山寻亲的信念?

“乔凤山是为老百姓牺牲的,我们不能辜负革命战士的嘱托。在我们心里,他早已像家人一样。”焦雪芬说,72年来,每逢清明、中元,吴家人总是不忘给乔凤山的坟头带去一刀肉、供上两杯酒。

不仅仅是吴兴发一家四代,村里不管老小都知道乔凤山的故事,很多人会自发为他扫墓。

村里70多岁的老人吴碧仙,自认乔凤山为义父,坚持为他守墓50余年。

随着网络的便捷,越来越多的通山老乡通过微信群加入到寻亲的队伍。

而寻亲,也慢慢从吴兴发一家四代,变成了更多人的义举。

今年初,在通山籍外地干部的帮助下,乔凤山家乡的准确地址被找到,应为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讲武乡乔七方村,寻亲有了突破性进展。

随后,微信群里的热心人士吴新明联系到一位在河北邯郸任职的通山老乡,终于查到了关于乔凤山的信息。邯郸市永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经过查证,乔凤山的身份水落石出:他原名乔上海,字凤山,1924年出生,是四野第40军的一名战士。

“听到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就打听,乔凤山有没有被评为烈士?”得知1985年,乔凤山已被评为烈士,焦雪芬欣慰地说:“寻亲多年,不为名,不为利,只想让英雄魂归故里,给他应有的名誉。”

如今,吴兴发一家四代的坚持终于有了回音。但吴家人说,72年的寻亲路,这并不是终点。

“我们还会给后辈讲述这一段故事,世世代代传承烈士的精神和老一辈的义举。”焦雪芬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东宁 周萱 特约记者 孔帆升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有源头活水来——赤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调研记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