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记者通过无人机航拍看到,咸宁市区处处蓝天白云、碧空如洗……许多人还将“咸宁蓝”晒到朋友圈。
事实上,“咸宁蓝”正是咸宁自然生态优越的标志,也是咸宁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必须持续擦亮的品牌。
为何要擦亮“咸宁蓝”?
“咸宁蓝”展现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之美。抬头看见湛蓝的天空,远望是清翠欲滴的青山,低头则是手机上越来越多的“咸宁蓝”刷爆朋友圈,这正是创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美学追求。
“咸宁蓝”体现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之本。 “咸宁蓝”意味着洁净的空气,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市民可触可感的“绿色福利”正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咸宁蓝”彰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之核。只有建立了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强化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体系、清洁高效的绿色资源体系,产业结构绿色化,才能真正享有高水平的咸宁蓝。
就在上月,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1月至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咸宁位列第16位,是全省唯一进入前20位的城市。
“但是,咸宁空气质量距离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要求尚有差距。”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相关负责人说,全国337个地级市中,咸宁空气质量一直排名在100名以上, “咸宁蓝”的品质不是很高。
提升“咸宁蓝”的有何困难?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大调研,了解到症结所在。
一是责任主体意识有待加强。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达标排放就是完成任务的想法,部分建筑施工单位、餐饮经营户、个体户等缺乏对扬尘或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的主动性。
二是结构性污染有待破解。“低小散”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未根本上改变,污染的叠加累积效应明显。能源结构不合理。
三是综合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平不高,臭氧污染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科学的防治技术、手段和机制,难以针对性地开展污染防控工作。
如何对症下药,擦亮 “咸宁蓝”?市生态环境局给出了答案。
生态创建“培”蓝,筑牢基础。把“咸宁蓝”的追求贯穿于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建设实践,加快生态市创建,建好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让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水乳交融。
源头治理“护”蓝,减少排放。抓好“三尘”治理,即加强建筑工地扬尘、道路运输扬尘、厂矿堆场扬尘治理;强化“三气”整治,即开展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废气、挥发性有机废气专项整治;严格“三禁”措施,即强化秸秆禁烧、锅炉禁煤、城区禁鞭“三禁”整治。
科学治污“提”蓝,精准应对。加大传输通道污染管控,实行更加严格、精准的污染控制措施,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排放标准。强化科技支撑,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形成生态环境集中监管指挥大格局。
机制创新“强”蓝,加强监管。强化环境监管和处罚监督机制,推动严格执法、企业守法成为新常态。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公信力。
宣传引导“育”蓝,凝聚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控知识,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通讯员 明聪 实习生 王勉)
编辑:何凡
上一篇:
下一篇:
未来怎么办? —— 咸宁电子信息产业调研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