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南,长江以南,是咸宁人念兹在兹的“北部空间”。
咸宁城市规划发展,由簇山拥河向临江抱湖转身,方向和空间在哪里?北部。
借着咸宁城市北拓东风,地处武咸边界的咸安区贺胜桥镇,正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业态,竞进的势态,为北部空间夯基托底。
夏秋之交,记者走进贺胜桥镇,于山水林草间感受环境巨变和创新发展的脉律强音。
关键词一:宜居
东西南北中,宜居第一宗
“六线贯南北,一湖连长江。”这是贺胜桥镇的交通区位。(六线:京广铁路、武广高速客运专线、武咸城际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武咸快速通道,一湖:斧头湖)
温泉城区往北,10多分钟的车程,即到达贺胜桥镇境内。
这里云树天低,心境开豁。
刷黑的道路四通八达,崭新的路牌树在路边,公交站亭业已建好,虚位以待;风格各异的楼房鳞次栉比,绿意和庭院点缀其间,多了大都市的气派,少了老城旧街的壅堵;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恬静怡人的港湾荷池,空气清新无比,连呼吸都更轻盈……
107国道穿镇而过,立面以红黄色调为主。街面干净整洁,不见了脏乱差,连垃圾桶面都洁净无比,每个桶都贴着镇干部的名字和电话。
建美丽乡村,洁净第一宗。
贺胜桥镇7个村、1个社区,已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垃圾清扫清运模式,驻村包保干部对人居环境一包到底。
今年,贺胜桥镇还以花坪村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刘家边、余花坪、新屋徐等人口较多的收集点配备四分桶,在村民家中配备二分桶,严禁将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类别生活垃圾。
镇党委书记沈中说,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而人居环境,就是第一环境。
近年他们投入400余万元,新建卫生院发热门诊及污水处理系统;投入220万元新整修张凤竹、李天庆等5条道路,完成8.1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投入200余万元综合整治贺胜水库周边环境,为居民提供生态休闲场所。
他们创建“省级生态乡镇”,黄祠、花坪、万秀、黎首等村相继被评为“省级绿色示范村”。
打造宜居新城,生态洼地,这是贺胜的最强优势,最优品牌,最大空间。
关键词二:康养
小康不小康,首先要健康
康养天地、文艺时光、运动世界、童梦王国……
位于贺胜桥境内的恒大养生谷,在4万平方米的区域里,建起四大健康乐园,医、养、文、体各式兴趣场所,能满足幼、青、中、老全龄需求。
贺胜桥镇正抢抓咸宁全力打造“中部康养城”和梓山湖大健康示范区建设机遇,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当先锋队,做桥头堡。
铁路以西的贺胜村、桃林村、滨湖村和1个社区,主要发展大健康、大旅游;铁路以东的黎首村、万秀村、黄祠村、花坪村等村发展生态农业,主推三产融合。
休闲娱乐有梓山湖玫瑰园、袋鼠玩趣城、松鼠部落、航天科技馆、多彩农谷,度假住宿的有蜜月湾、梓山湖酒店、江南里民宿和正在建设中的山里花间民宿。
碧桂园、绿地梓湾、联投梓山郡、江南里、绿地国际健康城健康九九中医医院、梓山湖人民医院、洪润堂国医馆、湖北健康职业学院、马达嘉斯嘉健身学院等一大批康养产业强势入驻。
康养,已成北部新区的主流业态和区域标识。
鸟瞰贺胜桥镇,一个个精致楼盘和成群的别墅区,配套度假村、玫瑰园和钓鱼区,吸引着武汉及周边众多游客。贺胜新天地,武汉“后花园”,实至名归。
九年一贯制的北大邦实验学校,自招生以来已连创两届中考佳绩;正在火速推进中的咸宁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补齐我市校外实践教育的短板;湖北科技学院梓山湖新校区,将完善“大健康”全产业链。
咸宁北部,中部最大的康养谷羽翼渐丰,呼之欲出。
关键词三:文创
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
贺胜桥镇,得名于南宋时乡人打败“寇贼”庆贺胜利,后又以北伐大捷、铁军精神闻名于世。
今日贺胜,立足北部空间,依武而昌,再立潮头。
“京广高铁四千里,贺胜鸡汤万里香。”贺胜鸡汤的美味从上世纪80年代飘香飘红以来,已形成全产业链。
而今,小鸡住进了“鸡别墅”,一个个全新高效的笼养小区建成。昔日的“贺胜鸡汤”小吃摊,华丽转身“鸡汤小镇”商业街。
养鸡,从一个门槛低的行业,变成从选苗到育种到屠宰加工包装成品,上接温氏笼养基地等企业的肉鸡屠宰和熟食加工、下联华中鲜品业务的现代化食品品牌产业集群。
北伐一战,名震天下。当年贺胜桥的老百姓为了犒劳英勇善战的北伐将士,纷纷杀鸡炖汤款待,“喝鸡汤,打胜仗”的口碑流传至今……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贺胜桥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康养贺胜”推出《云听红色经典故事》新视听栏目,讲述了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故事。
铁军精神,彪炳史册,激励来者。
贺胜桥镇多轮次组织退休老党员抢救性收集采访民间红色史料,让更多人了解贺胜的历史。贺胜桥镇获评市级文明乡镇,黎首村、桃林、滨湖等多个村获评市、区文明村。
宜居,康养,文创,是贺胜的新发展理念的三个关键词。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贺胜,正成为北部之芯。而现代科技,系北部之核,精神文化,是北部之魂。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王莉敏 通讯员 金艳 王永红)
编辑:何凡
上一篇:
下一篇:
王远鹤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