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柯建斌、陈新、通讯员吴云峰报道:“水渠修好了,2组再也不用担心发大水了。”11月2日,在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新修的水渠旁,村党支书王双全说。
这条1200米长的水渠,上游连接尖山水库,下游通到隽水河。以前,水渠两岸是沙土堤,遇到山洪暴发和水库泄洪,洪水就会漫堤垮堤,尖山村2组的300多亩稻田被水打沙压,经常歉收甚至颗粒无收。
“水患不除,民心难安。”在一次屋场会上,老党员吴远洋向镇村干部呼吁修渠。在县纪委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尖山村向县里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资金420万元,护砌硬化渠堤,开挖回填水渠,建挡水墙。7月1日,水渠修好了,不仅解除了水患,村民还在渠里放养鸭和鹅。
“伤心渠变成了幸福渠、民心渠。”吴远洋高兴地点赞。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五里镇聚焦农村生产生活需要、服务“一老一小”等领域,用心用力用情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通过镇村干部到各组召开屋场会,广泛征集问题线索;另一方面,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乡贤筹资,对问题分期分批予以解决。
汉上村8组与石南镇两个村相邻,组级公路车流量大。前几年,通过“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拓宽了路基路面,但三座小桥没有改造,只有一个车道,遇到节假日车流增多,便成了“堵村”。村支书朱新亚四处“化缘”,筹资10余万元,将桥面宽度由4米拓宽至7米,有两个车道。“村干部做了一件大好事。”过往司机交口称赞。
镇中心完小对面有一条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小学生上学“路难行”。由于公路在五里社区,受益的却是锡山村,两村社多次协商谈不拢。今年,镇里召开联席会议,锡山出钱、五里出地、镇里帮扶,很快将这条150米长的土路硬化拓宽,还配套建绿化、亮化设施。上学路上,“红领巾”们脸上写满笑意。
每当夜幕降临,何家村3组的大妈大爷们便涌向村民熊望良家门口的广场,跳舞健身拉家常,欢歌笑语打破沉寂夜空。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之地。6月起,村支部筹资18万元建文化广场,红蓝相间的地板砖,齐全的体育健身器材,还有绿化设施、彩色护栏,将小村湾妆扮一新。“我们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熊望良逢人便夸。
“为群众办实事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镇党委书记韩旭辉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五里镇共为群众办实事达200余件。(相关报道见今日八版)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 咸宁5个村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