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治理,基层党组织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唱好“主角戏”。
在实践活动中,我市针对当前部分村民参与共建共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健全村民参与自治长效机制,变村民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村湾党组织,让群众有了“主心骨”
针对基层党组织触角不深问题,我市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探索实施以“村湾建支部”为基本模式的党建“根须工程”,已在402个村建立村湾党支部1011个,让红色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端”。
同时,在村湾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支部选聘”方式,将“四有”骨干党员确定为“党员中心户”。
党员中心户需就近联系1至2名党员,再由党员联系周围10户左右的群众,构建起“村湾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四级“微治理”架构。
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党员中心户16357户,成为带领群众参与村湾治理的“主心骨”。
咸安区双溪桥镇陈祠村马家庄,9名党员带领全组群众把一个脏、乱、差的“穷山沟”,变成了洁、净、美的“小桃源”。
村湾理事会,让群众有了“新途径”
在村湾党组织的领导下,各村湾建立村湾理事会,提倡由村湾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兼任会长,成员由党支部委员、村民代表、乡贤能人兼任。
村湾理事会下设红白理事组、道德评议组、村民议事组、禁赌禁毒组、公共卫生监督组,负责协调做好村湾公共事务管理、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
目前全市已成立1108个村湾理事会,所有涉及村湾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湾党支部和村湾理事会商议表决。
嘉鱼县在各村湾建立理事会的同时,还发动村湾党员、后备干部和热心群众积极参与组建村湾志愿服务队,由村湾党支部成员或党员兼任队长,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关爱“三留守”等志愿服务活动。
村规民约,让群众有了“标准尺”
在村湾党组织的领导下,各村湾坚持“一湾一约”,重点聚焦村民遵纪守法、维护治安稳定、爱护公共设施、注重家庭家风、爱护邻里关系等内容,制定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一律用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语言编写,让村民听得懂、弄得清、记得牢。
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六组,不仅组织村民提炼抗洪文化元素,“共同创作”村规民约“绘”在墙上,还发动有音乐特长的村民,以“倡导文明新风”“遵守村湾民约”为主题,谱写了多首歌曲,人人传唱,成为规范群众行为的“标准尺”。
村湾夜话,让群众有了“话语权”
各村湾结合村湾事务管理需要,定期在村民聚集地举行“村湾夜话”“屋场会”等,把话语权交给群众,人人可以畅所欲言,大大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崇阳县各村湾累计开展“湾子夜话”5690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578条,办理民生实事8402件。
用一位党员的话说:“有些群众以前开会请都不来,现在不请自来,而且一来来一家!”
村湾评比,让群众有了“方向标”
在村湾党组织的领导下,各村湾每半年开展平安家庭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每年开展好党员、好乡贤、最美公婆、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成为引领群众“向好”“比美”的“方向标”。
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八组设立环境卫生“红黑榜”,每周组织一次家庭卫生大扫除,每月组织一次全组卫生大整治,年底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同年终分红挂钩,让村民“人人争着上红榜,不好意思上黑榜”,村湾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成为全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昌炉
编辑:胡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