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通山县各级人大代表在家乡投资创办民营企业210家,建农业生态观光园、林特基地500多个,带动困难群众就业1万余人,让2000多家困难户走上致富路……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回乡创业、带富乡邻,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家乡创业感恩社会
“小富富一点,大富富一片”。这是通山县人大代表、通山格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军总结的创业“宝典”。
2019年春,在广东和江西创业有成的张庆军,在县、镇党委感召下,回南林桥镇考察,发现石垅村南中畈300多亩旱地闲置荒芜,感到非常惋惜。
与妻子商量后,他决定回乡创业,投资8500万元流转闲置荒地6400亩,种植“鄂南红”果冻橙13.2万棵,打造橘红小镇产业园。
南林桥镇高桥村脱贫户徐国梁一家三口都在基地务工,儿子学会柑橘栽培管理技术后,给技术员当副手,年薪5万元。徐国梁迅速脱贫,还在镇上盖起了新楼房。
柑橘产业的发展,不仅限于南林桥镇,张庆军又深入慈口、燕厦等乡镇调研,并决定对全县柑桔进行品种改良,改变柑桔品种单一、品质低下、销售困难局面,帮助全县桔农增收致富。
张庆军已选30多个村进行试种,成功后拟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目前,格宁农业已有基地6个,种植面积达1.3万亩,4700多农户共1.3万人受益。
“自从办起了酱品厂,我们的牛肝豆不愁销路。”杨芳林乡杨芳村村民谢家民感激地说。
杨芳林乡民间酿制豆豉酱油历史悠久,使用当地特有的牛肝豆酿制的豆豉酱油声名远扬。
2004年,在乡小学教书的谢望元,引进台商到家乡创办杨芳酱品厂后,加入酱品厂管理队伍。他从产品加工做起,逐步成为酱品厂业务负责人。
2015年,他筹资收购杨芳酱品厂,成立通山杨芳美味佳豆制品有限公司,在精心管理和经营下,公司不断向好发展。
先富带动后富。谢望元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组织75户农民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连片种植牛肝豆,并以高于市场价一倍的价格收购。目前,合作社75户村民仅种植牛肝豆年均收入2.5万元,带动11名困难群众就业。
目前,全县已登记民营企业8527家,其中210家由市、县、镇人大代表创办。
创办实体带富乡邻
“一把斧头闯天下,敢闯实干为村民”。这是通羊镇郑家坪村村民对市、县人大代表,村支书乐英豪的评价。
乐英豪年轻时会木匠手艺,跑家串户给人做木匠活,后来从事建筑行业并进行旅游开发,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2014年,他被村里的党员群众推选为村支书兼主任。他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向上争取项目,修通全村入户路,安装自来水,砌河堤,好事一件接一件办。
村庄面貌改变了,乐英豪引导村民办种植业合作社,种植绿化苗木、桂花、红豆杉、红心桃、紫李等。目前,该村共有合作社4家,种植面积近千亩。
“播下一颗种子,就要有更多的收获”。市人大代表、通山县胜群种植业合作社总经理陈世胜说。
陈世胜过去在广东务工,2008年回乡做建材生意,次年发展种植业。
他试种取得初步成效后,租赁通羊镇井湾村荒废的砖厂和周边荒山坡地,成立通山胜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2个食用菌大棚,20个蔬菜大棚。
为提高食用菌和蔬菜产量,他连续三年自费到华中农业大学学习食用菌栽培和蔬菜种植技术,并聘请教授当技术顾问,改良土壤、改变施肥方式、改变种植技术。经不断改良,基地每亩产量可达1500至2000公斤,且蔬菜、食用菌市场良好,供不应求。
自身成功,不忘乡亲。陈世胜无偿提供技术援助,带动周边的乡镇群众发展种植基地17个、大棚300个,种植面积达700多亩。
此外,他还准备联合其他蔬菜种植户成立蔬菜种植联盟,采取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既解决种植户产、供、销难题,也为城区市民吃菜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通讯员 王能朗 倪亚生 程子英)
编辑:何凡
上一篇:
咸宁市纪委监委“五个严禁”严明“升学宴”“谢师宴”纪律
下一篇:
咸宁红色物业为何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