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市大健康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成效:2021年度,全市大健康产业总体规模648.28亿元,同比增长11.8%;总投资500万以上的大健康产业项目421个,同比增长22%。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围绕“医、药、养、健、游、护”六要素,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
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全市上下“一盘棋”,推动大健康产业破题开篇、成势见效。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支持咸宁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赋予了咸宁新的发展定位。
对咸宁来讲,这是千钧之重般的政治任务,更是千金之富般的发展机遇。对咸宁大健康产业发展而言,无疑是迎来了蓄势腾飞的“新风口”。
我市大健康产业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也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站上“新风口”的咸宁大健康产业,应该走向何方?
——锚定“自然生态”,打牢发展基础。
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核心和关键是自然生态。发展大健康产业,前提和基础是自然生态。咸宁最大的优势和希望,也在于自然生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市上下必须强化思想共识,充分认识到更高水平的生态质量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奠基性地位和作用,以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把咸宁的自然生态优势巩固好、拓展好,加快形成绝对的、竞争性的生态优势,为全市大健康产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加强系统谋划,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大健康产业,是黄金产业、希望产业和朝阳产业,也是不少地区和企业竞相投入的重点产业、热门产业。热潮之下,尤需增强战略定力,做好系统规划。
要把咸宁的生态、资源、区位等基础和优势放到全省、全国去审视,放到产业发展大势和未来要求中去考量,坚持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科学谋定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实施路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标、路径确定后,重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跳出咸宁向外看,要强化竞合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对接合作,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特别是要有效依托武汉医疗、科研、人力资源和千万人口级大市场,变武汉优势为咸宁优势。
立足咸宁向内看,市、县两级要强化统筹协调,结合各自优势和定位,把目标任务分解压实,加强分工合作,努力实现1+1>2,积小成为大成。
——聚焦核心环节,打造咸宁护理品牌。
一招鲜,吃遍天。特色,就是吸引力、竞争力。当前,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瓶颈,就在于特色项目名声不显、影响力不够。
从我市实际及市场需求来讲,“护”在“六要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和先发优势,也是咸宁打造大健康产业特色品牌的核心环节和希望所在。
要以“培养10万名面向全国的护理人才”为抓手,加快发展以护理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形成咸宁护理标准,输出咸宁护理品牌,带动大健康产业其他要素和环节发展。
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地具体实际,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特色技艺、特色服务,亮出自己的招牌项目,打造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的“拳头产品”。
站在“新风口”,拥抱新机遇。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给咸宁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面对这一利好,全市上下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齐心协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坚定不移把大健康产业做大做强,让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丰厚的生态红利、健康红利、发展红利。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明助)
编辑:何凡
上一篇:
嘉鱼樱花社区 “红色圆桌会”解民忧
下一篇:
咸宁市领导到咸安区鄂棉小区开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