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因特而立 —— 从赤壁柳山湖镇葡萄产业看特色农业效益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08-20 08:01

8月第一个周六,赤壁市柳山湖镇易家堤村村民吴绪松正在葡萄园忙着招待游客,这个周末不少市民自驾到易家堤采摘休闲。

走进她家的葡萄大棚里,葡萄缀满枝头,清香果味四溢,工人忙着采摘,游客打卡尝鲜。

柳山湖镇党委书记方治说,发展葡萄等特色产业,是柳山湖镇加快推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一个例证。

吴绪松是团山村人,2015年和老伴在易家堤村流转了16亩土地种葡萄,现在一年收入7万元左右。

易家堤村是一个库区移民村,村里通过种植葡萄,发展休闲采摘,如今,1000多亩葡萄园成为了村民眼中的绿色银行。

柳山湖镇之前没有大规模种植葡萄,主要是种植棉花、蔬菜等传统作物,由于投入多、效益低,一直不景气,个别村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

有农户算了一笔账:种棉花,一亩地得投入400元的种子、农药、肥料,而一亩地能产出400斤籽棉,按市价3元一斤计算,一亩地有1200元的收成。

除去成本,看似一亩地有800元的收入,而事实上从4月棉花播种至11月棉花收获,得投入劳力进行除草、整枝、施药、采摘,人工费至少600元,实际村民装到口袋的仅200元钱。

2012年,镇里通过外出考察研究,邀请专家对土壤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这里的土地适合种植葡萄。于是,镇里决定与四川省成都龙泉驿区跨区域合作,积极招商农业产业项目,因地制宜种植葡萄,发展休闲采摘。

村民李火香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10年前,她将60亩低产棉花田改造成葡萄采摘园,如今葡萄园已种上巨峰、阳光玫瑰、户太八号、甜蜜蓝宝石等优质品种,面积已扩展到100亩。

看到种葡萄效益的农民,纷纷种起了葡萄。村民也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产葡萄3000斤,可收入30000元,刨去人工、农资,一亩地可纯收入1万多元。

据统计,作为该镇葡萄主产区的易家堤村葡萄种植面积近千亩,品种达15个,亩产值1.2万元以上,还成立了2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从种棉花、到种蔬菜再到种葡萄,李火香和村民们种植方向的调整,其实也是柳山湖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户增收致富的过程。

一根葡萄藤结出“致富果”。 在易家堤村的辐射带动下,全镇葡萄种植近2000亩,葡萄成为该镇名副其实的农业特色产业和致富产业。

“土地流转一亩1000元,到葡萄园帮工一天有80至100元收入。”镇党委副书记李功胜说,通过种植葡萄,当地就近解决劳动用工400余人,年增加劳务收入300余万元。

柳山湖镇葡萄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党委政府全力“保驾护航”。镇里鼓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解决启动资金难题。同时还整合移民等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不断加强产业技术指导,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

镇里从四川请来5名技术人员,田间手把手指导,并组织培训班开展系统种植教学。围绕市场销售,合作社多方出击,党委政府当好“店小二”。

“葡”筑致富路,“萄”醉八方客。7月16日上午,赤壁市柳山湖镇首届葡萄采摘节在该镇易家堤村开园,2000亩果大鲜甜的葡萄引得八方游客现场体验采摘乐趣,分享丰收喜悦。

“一天可以卖到两三万,明年考虑要不要多种点。”李火香说,慕名前来的游客很多,大量采购的商贩也不少,一天轻松卖2000多斤。

因特而立,昔日的“穷窝子”“虫窝子”“水窝子”,如今正铺开一条奔向共同富裕的全新道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宋文虎)


编辑:何凡

上一篇: 预授信3.1万户、金额12.5亿元 嘉鱼整村授信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篇: 咸宁推进农村饮水提标升级 从有水吃到吃上好水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