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咸宁国家高新区。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正锋 摄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效显著提高、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咸宁取得的成绩,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
十年来,咸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咸宁上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正全力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在新征程中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锻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前不久,从工信部传来消息,湖北通成高新材料、湖北亚细亚陶瓷、湖北玉立砂带、湖北三赢兴光电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咸宁,秉持工匠精神,专注细分领域,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道路。目前,全市共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达89家。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专精特新是指其产品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任一特点的企业,其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能影响区域内产业链运转,往往具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特点。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有数据为证。2021年,全市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47家,是2012年的15.8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增速17.5%,排名全省第5位,占GDP比重16.3%,排名全省第7位。
以含“新”量提升含“金”量,让高新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咸宁始终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走进通山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光电控制器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企业,其空调高端遥控器占全国市场的60%。
机器轮转、按压,一片片华为、苹果、小米手机盖板从生产线“倾泻而下”……你的手机盖板,可能就是在赤壁维达力生产。
“我们对接湖北省‘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持续加大在赤壁的投资,计划打造中国柔性屏生产基地。”维达力实业(赤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祁立介绍。
2020年,该企业将总部从深圳搬到赤壁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去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今年预计达40亿元。
与此同时,咸宁深化武汉都市圈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2月,咸宁市政府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横沟科学城、咸宁科技创新中心、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产业转移转化咸宁基地等9个项目现场签约,从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搭建科技同兴、产业同链的平台。
研发在光谷,孵化在咸宁。这个使命将由咸宁科技创新中心、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产业转移转化咸宁基地来承担。光谷的研发成果,也在咸宁得到有效落地。比如,生产汽车传感器的盛势魔方,就在去年将生产基地从武汉搬到了咸宁,而72名研发人员组成的研发中心仍放在光谷,今年,他们还在光谷招聘了50名研发人员。
创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国庆节前夕,长江嘉鱼簰洲湾段望江亭水域附近,多只江豚在水中畅游,并不时跃出水面嬉戏。
江豚,被称作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实施,长江咸宁段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清鱼跃、江豚嬉戏”的和谐景象不时出现。
作为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齐全的地区,绿色是咸宁最大的潜力、最好的财富、最硬的品牌,生态是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最大的特色和比较优势。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问卷,我市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在绿色发展理念上干实事、在绿色汇聚上抓机遇、在绿色资源上做文章、在绿色产业上下功夫。
过剩产能做减法,新兴产业做加法,动能转换做乘法。我市瞄准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加快培育五大千亿产业。
从螺旋盖纤体铝罐到3D玻璃盖板,从超薄电子玻璃到激光半导体芯片,从纳米纤维材料到超长应急机械化桥,我市绿色产业在集聚中茁壮成长。
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我市严格限制建设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和简单重复的项目,守住了绿色“底色”,促进“绿富双赢”。
从构建“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生态—绿色文化—绿色管理”发展体系入手,咬定“绿”字不放松,初步建立了绿色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绿色发展体系。
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我市不仅改变着工业结构,也转变着传统农业基因。
我市坚持走优质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入围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九宫山茶叶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赤壁青砖茶、黄袍山油茶入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去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中国桂花城。目前,我市正以桂花为城市名片,提升咸宁知名度、美誉度、辨识度。以科技为引领,加强桂花全株利用基础研究、基因资源保护利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抓好古桂花树保护,确保桂花品种、数量、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以三产融合为突破,加快桂花全株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桂花产业。
同时,按照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健康理念,我市集中精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中国中部康养城,建立华中地区最大的护理专业教育基地,加快形成“医、药、养、健、游、护”康养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千亿大健康产业的目标。
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商贸、金融服务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市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速保持在16%以上,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森林养生示范区扎实推进。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真的很感动!从签约到土建入场,仅约2个月时间,项目生产区域地块全部平整到位,环厂区约1000米施工道路全部硬化到位,配套生态森林公园区域地块也全部清表、整理到位。”回忆项目建设历程,元气森林(湖北)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生权感触颇多。
去年5月,元气森林正式签约落户咸宁高新区。高新区项目服务专班24小时“钉”在项目现场,每天一大早组织人员机械施工,遇到施工技术问题,直接在项目临时活动板房里讨论方案、商量解决,累了就在临时工棚里打个盹、歇一歇,吃饭不规律更是司空见惯。
从签约到投产,原本正常速度是一年半到两年时间的项目前期工作,在咸宁高新区的帮助下,仅用时七个月。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市委、市政府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市里印发《咸宁市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事项推进实施方案》,对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实行“六个一”机制抓落实,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协调机制、一笔专项经费、一定五年,及时解决市场主体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在全省首创“一把手走流程”,我市强化部门“一把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意识,紧盯群众和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服务质效提升,补齐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内容短板弱项。
县域经济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当好营商环境“店小二”,已成为各地的共识和行动。
在咸安,敏实集团7天建成一座新工厂,提前40天实现达产,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咸安速度”。 项目负责人感叹道:“这么诚心诚意帮助企业发展的地方政府,在我们集团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遇到!”
今年2月8日,嘉鱼县三级干部、县委经济工作暨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与以往不同的是,14家纳税贡献突出企业代表披挂绶带,在主席台就坐。
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王建辉作为企业代表在主席台就坐:“以前多次参加会议,全县三级干部会坐主席台,还是第一次。”他说,这一安排向外界释放出县委、县政府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强烈信号。
……
在咸宁,这样的营商环境故事不胜枚举。
聚焦企业之难、企业之需、企业之盼,助企纾困解难。今年年初,全市上下分层次分阶段开展“遍访企业解难题”活动,并将其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了干部服务前移、工作阵地下移。
大企业纷至沓来,好项目相继落地。今日之咸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优势潜力不断释放,俨然一片投资热土。
编辑:杨伟杰
上一篇:
问出责任 问出办法 问出担当 赤壁人大12问直击粮食安全“堵点”
下一篇:
咸宁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杨军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