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党建聚民心 敲开幸福门——咸安双溪桥镇三桥村调研记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1-12 08:27

平整的通村公路伸向远方,道路两侧沟渠清水流淌,无边际的大棚鳞次栉比,非洲菊肆意绽放,享受着冬日独有的浪漫。

这里是咸安区双溪桥镇三桥村,一片由杨堡河和李沛河创造的冲积平原。

曾经的三桥,坐拥“宝地”,却被贴上“软弱涣散党组织”标签,经济基础薄弱,矛盾纠纷不断。

近年,区、镇两级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配强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们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让“重点贫困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同缔造示范点”“清廉村居示范点”。

如何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日前,记者来到三桥村,一探究竟。

组织建设:党建强起来民心聚起来

“我是一个‘不挨骂’的支书。”三桥村党支部书记吴长江这般自我总结。在他身边,放着一卷新鲜热乎的锦旗,是村民黄正大下午送来的,上书“赠三桥村村委会:系民情解民忧,排民困暖民心”。

说起这面锦旗,黄正大有一肚子话——

湾子里各家各户的白事总在自家门口办,是黄正大多年来的烦心事。

过去没盖新房,他的宅基地供大家使用无伤大雅,但习惯成自然,新房盖起后,黄正大有心提醒乡亲们,但碍于面子难以启齿,只能求助吴长江。

群众的烦心事,必须马上办。吴长江亲自出面,新指定一处妥当的白事公共场地,一桩“烦心事”,轻易化解。

举重若轻的诀窍,在于两委班子的“威望”;两委班子的威望,源于“充分依靠群众、一心服务群众”的观念和实践。“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自然就不会‘挨骂’。”吴长江说。

2015年,为了摘掉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帽子,组织上决定物色一位“能人”,“三顾茅庐”请来吴长江。

作为省人大代表,吴长江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他在村里当过教师,在沿海当过职业经理人、老板,事业颇有成就。浓厚的家乡情结,他最终毅然回乡。

“吴书记对工作要求很严很高。”区委办驻三桥村第一书记陈安辉介绍。

全市第一个开放式便民服务室、全区第一个通自来水的村、脱贫摘帽、村湾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防汛抗旱……每一场大考,三桥村都做出了高分答卷。

吴长江的答题思路很“简单”——带领两委班子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群众的理念、意识和态度。“打铁还需自身硬,拿这份工资就是搞服务的。”

该村自改革开放以来遗留下的财务问题,是萦绕在村民心中的“大疙瘩”,既是复杂的“糊涂账”,更是硬骨头。

去年5月,“不信邪”的两委班子开展严密细致的调查,然后召开党员专题会立下规矩章程,号召村民打开天窗说亮话,将问题一一暴露在阳光下,再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逐条逐项清算。

一个月后,涉及6个村民小组的30余条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得到解决,沉睡的集体资产被唤醒,100多万元的“糊涂账”成了“明白账”,村民心平了、气顺了,在随后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一致点赞“满意”。 

产业发展:闯出新路子鼓起钱袋子

产业发展的“成分”与“底色”,直接检验着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动好不好,堡垒的战斗力强不强。

2015年,三桥村没有像样的产业,集体收入为0,负债30万元。

其实,三桥村土地平整肥沃,吴长江认为:围绕土地做文章,是实现发展“破局”最直接的路径。

说干就干。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整合抛荒地、闲置地集中流转;多方争取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肥一体化大棚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引入四季腾龙公司,种植绿色蔬菜苕叶尖,200余户村民参与其中,入股有分红、务工有收入。

两年打拼,村集体收入“由负转正”,达到12万元。

并不满足的吴长江意识到,如果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既脆弱也不可持续,必须多元化发展。三桥村随即瞄准绿色、高效、循环等关键词,积极对外招商。

2019年,经营花卉生意的企业家刘俊贤被村里的诚意和过硬的基础设施打动,租下9个连栋钢架大棚、80多个简易小棚,种植非洲菊260亩。

非洲菊是一桩美丽的生意,在沿海地区,广泛应用于大型会展、城市美化、婚庆典礼上。三桥的非洲菊一经上市,立刻填补中部地区的市场空白,第一年就实现千万元产值。

产业发展得好,受惠的还是老百姓。“采花、打包、除草,天天有活干,样样能挣钱,终日与花为伴,美得很。”村民王美英每天同百余位工友在花卉基地干活,她告诉记者,在花卉基地务工“不挑人”,低劳动强度让村中老、弱都能干,勤快些的,年收入超过3万元。

多点开花,可不止非洲菊一枝。这几年,村里相继引入瓜蒌、水果、中药材、虾稻共作等产业。截至2022年,村里光公司就成立3家,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原先不值钱的荒地流转金涨至500元/亩,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

共同缔造:装点好环境共赴好生活

干群连心、人心思干,管理机制成熟,产业发展兴旺,村民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去年7月,吴长江从麻城、红安学习归来,带回“共同缔造”新思路,8月伊始,新思路就在群众中转化为新举措。

走进13组黄公彩自然湾,一张共同缔造“募捐光荣榜”和一张实施项目公示表赫然在目。

光荣榜上,是村民们贰万、壹万、贰仟、壹仟筹集的30万元启动资金,数目有多有少,贵在同心同德;实施项目中,涵盖道路加宽、安装路灯、沟渠清淤护砌等近20项,项目有大有小,每一块钱都公开透明。

“没有等项目等资金,更没有跑部门‘化缘’,我们全靠群众。”驻村第一书记陈安辉告诉记者,过去进黄公彩湾,只能在“苞茅堆里找路”,对比如今变化,用“恍如隔世”形容也不为过。

三桥村以自然湾为单位,成立“共同缔造”党支部和总理事会,总理事会下又设执行理事会、监督理事会、妇女理事会等,串联起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共评全生命周期,让“红色根须”延伸到村湾最末端。

这一组织架构,成为发动群众、凝聚共识的有力保障。

21、22组吴龙自然湾,道路仅1米宽,近30年没有一辆小汽车开进去。

“想改善村湾面貌,得拆掉60多户违建,没有群众拥护,无异于天方夜谭。”吴龙湾党支部书记吴平安说。

于是村湾党支部和理事会所有成员,通过一人包保5至8户、一天两场屋场会的“水磨工夫”,逐户做通工作。大家约定:主动拆掉自家违建房屋、鸡棚,人人出资,支持共同缔造。

记者在吴龙湾时看到,曾经逼仄的小径,被扩宽至5米,“断头路”也接上了“内循环”,村民忙着打地坪、灌水泥,干得热火朝天,好似幸福生活就在眼前。

目前,三桥村通过群众自筹方式,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以建设美丽村湾。对于建好之后的新要求、新挑战,吴长江信心满满:“组织有保障,干部有思想,群众共参与,我们一定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饶敏 吴文谨 特约记者 胡剑芳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层】乡里来了巡诊专家组
下一篇: 咸宁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