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似淦河碧波,奔流不息。
当时间跨越10年,奋斗的官埠故事,汇成了涌动的时代大潮。
今年4月,咸安区官埠桥镇再度蝉联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十强乡镇”,其综合目标考评,更是连续十二年被咸安区评为优秀等次。
“我们的制胜法宝,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干到底。”官埠桥镇党委书记张文彬说,不论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官埠桥镇作为对接武汉的桥头堡、转型发展的增长极、融合发展的试验区、公园城市的先行区、幸福家园的示范区的目标追求从未改变。
一张“规划图”,绣出十年风景
沿桂乡大道向北,驶入桂乡东路,眼前豁然开朗。
桂乡大道、官埠大道、银湖大道,架起集镇骨骼;发展路、政通路,组成集镇血脉;格调一致、整齐划一的鄂南民居风格建筑,充实着产城一体的肌理。
城与乡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比照中心城区建设的高标准,又仿佛看到了小城镇特有的精致婉约。
但在十年前,许多人眼中的“官埠”,只是一条逼仄、破落的东旭街,集镇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天一黑,路上就见不着人了。
2014年,官埠桥镇依托梓山湖片区市级规划,编制张公片区控制性详规,为这片4.02平方公里区域发展定下标准,涵盖产业布局、路网规划、房屋层高及立面风格等等。
自此,该镇连续几届党委政府坚定地沿着这套标准推动集镇建设,并衍生出一套摒弃政府“大包大揽”,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的新模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统一奖补。
“房屋周边公共区域的建设,由群众出一半、政府奖补一半。”该镇纪委书记沈强介绍:“这样的模式很受欢迎,在2019年掀起了高潮。”
“共建”不仅为政府节省下一半的资金,还调动起群众参与度,大家自发遵循同一套建设标准,自发爱惜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人行道、路沿石、停车位……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人民群众的力量。
如今,新修的张公大道沿线建设、东旭老街的升级改造,还在沿用着这套标准与模式,顺利推进。
这些年,各级先后在该镇范围内投入数十亿元用于道路、管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充实的“血脉”和“肌理”,推动着人口与产业“双集中”发展。
大量市场主体进驻、商业气息活跃,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餐饮夜市,浓浓烟火气,一直辐射到周边多个乡镇、街道,仅张公集镇吸引的常住人口,就超过了10000人,是十年前的十倍。
一群“合伙人”,迸发蓬勃生机
张公工业园必晟纸业的车间内,公司老板周斌化身抖音主播,朝着全体员工声情并茂地讲授他原创的“点滴管理”课。
周斌是贺胜桥镇人,早年间干过外企管理,在热敏纸行业颇有知名度。2014年,他响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投资1200万元成立必晟纸业。
十年下来,周斌在官埠已累计投资超过4000万元,企业营业额也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增长。去年,必晟纸业正式入规。
“政府既把我们当成‘座上宾’,更把我们当成‘合伙人’。”周斌说,除了技改投资,当“主播”也是他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对外拓展市场的新尝试。
从2018年起,严格控规的官埠桥镇不再新批工业用地,工业要发展,就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以“亩产论英雄”。
鄂南新华印刷厂,同样是官埠桥镇的“合伙人”,2015年时,该企业年营业收入尚不足1500万元。而到了去年,在厂房面积“纹丝不动”的情况下,该企业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利税年均增长100万元。
传统印刷企业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背后必然是技术上的重大提升。就拿近三年来说,该企业用在设备上的技改投资就已超过5000万元,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并在2022年至2023年,先后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有限的空间,更能够激发向上的生长,就好像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镇长余乐介绍,截至目前,全镇20家工业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占18家,包括8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
去年,官埠桥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1亿元、工业产值28.4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列全区乡镇之首。
一股“挺膺劲”,愿景变成实景
“算上二消,能有7万元进账。”又一个周末过去,官埠桥镇石子岭村奇趣森林亲子乐园内,企业负责人何明星正拿着手机算账。
奇趣森林亲子乐园是官埠桥镇围绕际华滑雪馆,以“村企共建”方式引进的娱乐配套项目之一,总投资800万元,包括萌宠乐园、无动力设施、露营基地等。
项目于年初开工,仅用五个月,一处集观光、休闲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门地标便横空出世。
“能办的事项,他们全都包办了。”何明星说,要素保障充分到位,是项目高效推进的关键。
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是官埠的“老传统”。
这些年,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洲湖湿地公园先后在官埠建成,成为市民周末热门打卡地。
际华园室内滑雪场历经7年长跑,在北部空间竖起“新地标”,填补了我市冰雪运动的空白,吸引八方来客,成为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一张张“施工图”,正在变成“实景图”。
该镇原林业站站长刘建华,过去10年先后参与30余个项目协调服务,出色完成了近万亩的土地供应保障工作。
“搞项目服务,没有公式和模板。”刘建华说,只有用接地气的土话和老百姓打交道,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湖汊,才能准确找到发展空间和群众利益的平衡点,最终实现多赢。
“在官埠,我们人人肩上都有项目担子,人人身上都有协调任务,各个项目都有服务专班。”张文彬说。
自《咸宁官埠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编制以来,官埠大地上,共投入约30亿元支持征地、拆迁、还建等工作;吸引了近5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落户生根,投资近100亿元。
一抹“幸福色”,事业产业共进
发展绝不是冰冷的数字。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届官埠桥镇党委、政府的不懈追求。
去年重阳节,总投资2600万元的咸安区第三福利院正式运营。
崭新的福利院设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生活更便利,老人们从原官埠农村福利院搬迁而来,享受着价不变、质更优的养老服务。
目前,福利院内供养着46位老人,一大半为“兜底保障”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这里也是全市第一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全区第一个医养结合综合体。
“住在这里,再也不想走了。”今年93岁的退休老人杨水松来自武汉,通过咨询12345“市长热线”被介绍至此。
“近几年,来官埠养老的武汉人,越来越多。”服务了300余位老人的福利院负责人吴波说,在他看来,在官埠,养老已经从单纯的事业发展成新兴的产业。“完全可以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随转诊。”
随着近年官埠中学、大洲湖学校、鲁迅学校,滨湖片区防洪排涝工程、“四好农村路”等一大批项目的强力推进,民生短板得以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2023年,该镇平安建设民意测评位居全市前列。
面向未来,官埠桥镇已经启动“六园”共建,沿省道S360、环斧头湖,打造果园、茶园、菜园、花园、家园、游园,以特色品牌、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记者 饶敏 吴文谨 通讯员 沈希 张练)
编辑:何凡
上一篇:
杨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稳扎稳打善作善成
下一篇:
【泉都观察】东柳模式,让农民越干越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