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携手共护古村落——探寻通山县江源村保护和利用中的政协力量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4-07-31 08:59

幕阜山脉,九宫山下;古树参天,流水潺潺。

穿过片片林海,中国传统村落——江源村映入眼帘,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江源村位于通山县洪港镇,前二十载,现代与古朴在这里交锋,保守与开放在此处碰撞,明清古建筑群多次面临拆旧建新。

2014年6月,江源村王氏老屋被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老宗屋、义筹老屋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与王氏老屋合并为“江源村古民居”;2023年3月,江源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至此,古建筑群和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这些重要成果里,蕴含着通山政协的身影和力量。近日,记者深入江源村,探寻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中的政协力量。

一位政协委员,守护老屋二十载

来到王氏老屋前,砖木混合结构年代感十足,青砖黛瓦马头墙颇具特色,一股沉静而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王氏老屋原名“迪德堂”,由当地著名乡绅王迪光、岁进士王迪吉于清光绪年间主持兴建。

“我就是在这出生的。”王定钊指着一间房说。王定钊今年40岁,江源本地人,现任通山县政协常委,在古民居保护道路上奋战20载。

1999年,年仅16岁的王定钊便外出闯荡,看到不少地方因古民居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心中便埋下“保护和利用好江源老屋,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赚钱”的种子。

2005年,王氏老屋原居民大多搬离,老屋无人管护多处出现坍塌,加之不少人“盼着”新地基建房,都不愿去维修。

“时不我待,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王定钊查阅书籍挖掘老屋历史文化价值,并在东湖论坛、咸宁论坛等发帖宣传。

帖子成功引起了华科、武大等高校专家的关注。2006年,华科教授带队到江源采风。此后不少高校师生相继而至。

“虽然外界关注多了,但村民想法依然没变。”王定钊回忆,“2008年,承志堂老屋被拆,真是心痛。要想杜绝,必须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于是,王定钊一边搜集整理资料,一边找县文物部门了解流程进行申报,并多次到省文物局沟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6月22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王氏老屋”赫然在列。“王氏老屋获得‘保命符’,比生了儿子还高兴。”王定钊激动地说。

王氏老屋被列为省保单位,但其他老屋保护工作依然堪忧。2014年,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老宗屋差点被拆。

局面在2015年迎来了转机。当年7月,省文物局调研组现场确认老宗屋为明代建筑,并提议将村内王氏老屋、义筹老屋等打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定钊抓住这一“机遇”,与江源在外的年轻人联系,说出了成立古民居保护理事会的想法。那时,他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

“被他那股执着劲和拼劲所打动。”江源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会长王能志说。

王定钊的努力没有白费,同年8月30日,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正式挂牌成立,成员102人。

成立理事会后,保护古民居的力量更强了。理事会筹集资金开展古民居修复、环境治理等活动,让江源重新绽放光芒。

2023年3月19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江源村榜上有名。

一批委员提案,撬动资金数千万

细雨沥沥,穿过一条小河来到老宗屋,门当户对、承重斗拱,青砖黑瓦、彩绘壁画等,无不让人赞叹。

老宗屋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相关专家称为“明、清、民国三个时期不断层古建筑博物馆”。

“去年,江源村传统村落核心区进行了整治,聘请专业人员‘修旧如旧’。”通山县住建局副局长王坚说,共投入800余万元专项资金,推动江源村传统村落保护工程。

江源村成功获得资金,一份份关于古民居保护的政协提案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单靠理事会和村民捐款很难完成,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王定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2015年3月,王定钊增补为县政协委员。他在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时,始终不忘古民居保护和利用工作,连续多年以政协提案的方式建言献策。

“每年都有委员提交关于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的提案,我们整合后递交给相关单位办理,并进行督办。”通山县政协提案委主任熊梓君介绍,三年来共收到关于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的提案13件。

“传统村落承载的不只是乡愁,也承载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遗产。”通山县政协主席吴柏林说,全市共有中国传统村落27个,其中通山就有13个,必须强化保护工作,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022年,县政协抓住通山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这一契机,向县委建议将古民居保护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会议进行讨论,并建议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意见被成功采纳。同时,县政协还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共商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和对策。

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重视,让政协委员们信心倍增。2023年,政协委员们联合提交《关于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建议》提案,被县政协列为当年重点提案,并提交至县政府,由县长领衔办理。

提案同样得到了相关单位的有力回应。县住建局对全县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制定科学有效的修缮方案;县文旅局结合老宗屋实际情况,向上争取到专项资金360余万元。

当年,通山成功争取5000万元资金修缮域内中国传统村落,江源分得800余万元。

通山古民居保护工作,还引起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政协、市政协等纷纷前往江源村调研,进一步为古民居保护工作指明方向、提供力量。

一个协商平台,解决村庄大小事

行至江源村党群服务中心,数十位村民齐聚村级政协委员工作室,商议老宗屋修缮及沿河路硬化让地事宜。

“我可以让出土地”“什么时候修,我提前把东西清出来”……了解相关事宜后,村民们爽快地在协议书上签字。

“说实话,原来并不支持,一方面觉得保护工作很难推进,另一方面也想拆旧建新,但现在举双手赞成。”4组村民王天养说。

村民想法的转变,与“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密不可分。2022年9月,通山政协在全县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并把江源村作为试点,成立全县首个村级政协委员工作室,将住洪港镇的9名政协委员凝聚在一起,与村民“面对面”协商推进古民居保护工作。

2023年3月,江源村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协商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实施方案时,村民以“无地方晾晒东西”为由,拒绝将平顶改造成斜屋面。

村民的支持是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政协委员协同村两委就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协商,在商量出解决方案后分头上门宣讲,同时还组织召开民意恳谈会和协商会,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

在协商讨论后,最终将“人居环境整治”等意见纳入方案中,实施方案由13项增加到21项,获村民赞同签字。

“通过共同协商,思想统一了,意见统一了。”通山县政协委员、洪港镇党委副书记、江源村政协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姜礼旦说,村民们主动参与其中。

改造过程中,村民不仅免费提供40多栋平顶屋改造所需木料,还义务投身环境整治等行动中。

“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让村庄迎来了新发展。今年2月10日,一条175节、369米长的板凳龙在江源舞动,以雄伟、矫健的姿态庆祝龙年新春。

为凝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2018年,王定钊与大家商议引入南昌板凳龙活动,并发动村民出资认领认制,2019年春节首次舞起101节板凳龙。

“吸引近万名游客前来观看,央媒、省媒、市媒争相报道,江源真正火了起来。”江源村政协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村党支部书记成纯东说,板凳龙活动还获得县里50万元奖励。

名气的提升,让产业发展一路向好,江源水蜜桃、黄精、黑山猪等规模逐步扩大,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如今的江源,古韵与今风和谐共生,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一幅幅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美好图景,正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记者 周荣华 宋文虎 通讯员 曹雨花 焦三华)


编辑:何凡

上一篇: 咸宁市政府党组会议要求全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
下一篇: 文明新风沁心脾——通城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