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枇杷长出产业果—— 通山枇杷产业发展观察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1-03 09:14

通山县一直有种枇杷的传统,近年来,该县通过把特色做亮、把链条做全、把品牌做响,全县枇杷种植面积达5.1万亩,产值5.8亿元。

把特色做亮

近日,在通山县大畈镇枇杷加工厂,一辆货车正在吊装枇杷酒。“赶上了节日促销的红利,镇里的枇杷产品又俏销了一波。”村民袁达楷说。

通山县一直有种植枇杷的传统,而大畈镇是发源地之一,镇上至今还有30多棵200年树龄的枇杷树。曾有一棵古树产果150多公斤,卖了3000多元,成为镇上的一段佳话。

83岁的袁达楷家里就有两棵古树,过去他靠着枇杷换取粮食,勉强贴补家用。“谁能想到,现在我们靠着枇杷增收致富。”

袁达楷亲历了镇里枇杷由点到面、由特到亮的过程,他盘点道:

1987年,部分村民拾起传统,继续种植枇杷。这一年,有20余户、100多亩;

1997年,村民市场意识增强,自发种植枇杷。这一年,有70余户、1000多亩;

2010年,在县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发现种枇杷能致富,并成立通山县第一家枇杷专业合作社共同闯市场。这一年,有300余户、5000多亩;

2014年,镇上成立了全省唯一的县级枇杷协会。这一年,有1000多户、10000多亩;

2024年,镇里建起三个枇杷加工园区。这一年,有8000多户、38000多亩。

“枇杷想要卖得好,就得品质好。通山的枇杷清香、甘甜、个大、汁足。”村民袁观强说。

袁观强是袁达楷的儿子,也是种植枇杷的好手,有着“枇杷强”的美誉。这些年,他四处学习考察枇杷种植,只为把特色种“特”。

说到种好枇杷,袁观强如数家珍:头年11月,挖坑种植,坑深50厘米,长宽各一米,施农家肥后压茅,让土壤透气,增加有机质,让枇杷好生长。来年3月,幼林园追肥、锄草、修理定型,让枇杷有好产量。4月,疏果套袋、精准定果,让枇杷“优生优育”。5月,批次采摘,分级销售,让枇杷卖出好价格。

不仅村民在想方设法做“特”枇杷,镇里也在全力以赴做“亮”枇杷。

通山枇杷协会会长袁昌生说,为不断提升枇杷品质,该镇与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合作,将大畈枇杷基地作为实验基地及苗圃,不断研究新技术,提升枇杷品质。同时,作为果菜茶(枇杷)有机肥代替化肥试点县,通山始终坚持优化肥料品质,研究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发酵等技术,既保护了原有优良种植环境,又改善了枇杷的品质。

此外,该镇每年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实现品种、品质双提升,让原先3-5元/斤的枇杷提升至10-20元/斤。

目前,通山县枇杷种植面积达5.1万亩,产值5.8亿元。其中,大畈镇种植面积有3.8万亩,是通山枇杷的核心产区。

把链条做全

在袁昌生看来,大畈镇枇杷不仅是品种、品质双提升值得骄傲,更自豪的是建起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一条全产业链。

大畈镇能建起产业链,有着一个果贱伤农、回乡办厂的故事。

时间回到2013年,当年风调雨顺,镇里种植枇杷的农户众多,种植枇杷的面积剧增,随之产量巨增。

巨增的产量,在低落的市场行情下,并没有给村民带来财富。“漫山遍野都是枇杷,2元一斤都没人要。因为卖价不够采摘成本,枇杷烂在树上都没人管。”村民们对此记忆犹新。

“枇杷止咳、化痰、润肺,能否让村里的能人回乡建个加工厂。”镇里一合计,决定给走出大山的能人打电话。

2013年,38岁的阮峰正在福建开鞋厂,生意红火。当年5月,他接到镇里的电话后,决定回乡给乡亲们解难。

“枇杷浑身都是宝,缺的是用科技来挖掘延伸价值。”阮峰当即决定投入50万元建设枇杷酒厂。

这一干就是11年,当年50万元的投入升级到如今的1000万元。

这11年,阮峰的加工厂不断添加科技元素,他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益倍食品研究院达成了合作。

在科技的加持下,2015年,企业突破了果酒澄清技术;2016年,企业突破了低温发酵技术;2020年,企业突破了果汁饮料澄清技术;2022年,企业突破了枇杷膏、枇杷肽配伍技术。

目前,企业拥有枇杷酒、枇杷饮料、枇杷膏、枇杷肽等7个产品,年产值达2000万元。

“这些年,我们一直给政策、引项目、注科技,打造枇杷产业链。”大畈镇党委书记徐良开介绍。

一方面,该镇针对规模种植枇杷、基地建设等制定了一系列奖补政策,对农户发展枇杷种植产业实行贷款贴息支持,为种植户购买种植保险,进一步降低其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该镇全力打造板桥酒庄加工园区、八富康食品加工园区、臻兴农业加工园区三大园区,以此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在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湖北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透过生产车间的玻璃,只见数名员工正在分装打包水果冻干。

臻兴农业成立于2021年2月,总投资1.1亿元,建成枇杷基地1500亩、果蔬冻干加工生产基地18亩等,是大畈枇杷“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离家近,务工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很满意。”家住白泥村6组的朱独秀说,她此前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臻兴农业建成后在此务工,多了一笔经济来源。

2023年,大畈镇臻兴农业、八福康枇杷等龙头企业年产值总额达2亿元,大畈镇(枇杷)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把品牌做响

品牌就是口碑,是市场认可度,买方的认定度。

“我们通山枇杷做好品质,做全链条,产量、规模在中南五省排在第一,成为了市场的风向标。”袁昌生说。

不久前,一位广东客商来通山实地走访,他的认可、认定更有说服力。

“通山种植枇杷有历史。”从1987年到2024年,通山枇杷走过了38年,形成了“户成林、村连片、枇杷满山野”的种植格局。

“通山种植枇杷有保障。”通山县从70余户种植枇杷,面积100余亩,到如今10000余户种植枇杷,面积5.1万亩,并建起了“院士工作站+综合试验基地+协会农技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通山种植枇杷有支撑。”通山县推行“公司+合作社+科研院所+政府+枇杷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产量、品质逐年提升。“三品一标”认证枇杷企业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通山种植枇杷有前景。”通山县以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的建设标准,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枇杷休闲采摘基地、采摘园38处,把枇杷产业与文化旅游相融合,实现了吸引游客走进来与枇杷走出去的完美结合。

酒香还怕巷子深,通山县打出了三张“牌”。

——统一地域品牌。该县通过“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社会参与”,依托“隐水洞”获评枇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湖北著名商标等品牌优势,健全枇杷种植、生产、营销“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的“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整体提升通山枇杷市场品牌影响力。

——培育公共品牌。该县加大枇杷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枇杷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打造华中枇杷产业园,健全枇杷产业全链条服务,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建设枇杷产品溯源管理系统,让消费者追溯枇杷种植生产各个环节中的相关信息。

——提升文化品牌。该县以枇杷产业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载体,融入旅游观光和枇杷文化元素,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娱乐休闲、农耕文化与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和科技教育基地,拓展产业功能,提升产业知名度和效益。

目前,“大畈枇杷”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畈镇大坑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枇杷示范村,“隐水枇杷”获评湖北省著名商标,大畈枇杷观光采摘园、板桥生态观光采摘园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咸宁日报记者 甘青 特约记者 李江湖 通讯员 雷鸣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咸宁市首台水环境智慧管理机器人在赤壁成功首航
下一篇: “新”潮澎湃—— 咸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