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协议金额同比增长34.9%、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72.7%、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49.1%、入库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4.3%——从招商引资“半年报”看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硬核支撑。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5+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需,坚持招、落、服与引、育、壮一体推进,统筹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篇文章”,全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跑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速度”:
1-6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9个,协议金额24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4.2%和34.9%,个数和金额创同期历史新高。289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210个,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72.7%,较去年同期增长13.6个百分点。全市招商引资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96个,较去年同期增长88.2%;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44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1%;入库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3%。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勾勒出咸宁招商引资工作的清晰脉络,彰显的是咸宁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凝心聚力抓招商引资,激活经济发展源头活水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重中之重,高位谋划、高位推动,持续向招商引资聚焦发力,以招商引资“强磁场”激活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优化体制机制,形成招商引资合力。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咸宁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咸宁市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意见》,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一把手”领衔和政企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市县“一盘棋”抓招商的良好态势。
创新方式方法,激发招商引资活力。新春“第一签”、“科创中国”院士专家咸宁行、咸宁市楚商联合会成立暨楚商回乡大会、“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恳谈会……新年伊始,我市密集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集中推介咸宁发展优势,持续为招商引资工作聚人气、壮士气。
借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东风,咸宁高新区率先在全市成立招商公司,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创新化服务,打造一体化运作、全链条协同的招商新模式。自今年2月正式运营以来,已成功签约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223亿元,有效发挥了招大引强“主力军”作用。
通城县着力擦亮“回归经济”品牌,深度对接23个异地商会,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隽商”联络体系,聘请40名优秀企业家担任“招商大使”,掀起“以商招商”“隽商”回乡投资兴业的热潮。
从大湾区到长三角,从内陆到沿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冲锋招商引资一线,走访重点企业总部,靶向招引龙头链主项目,高位推动在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
一场场跨越千山万水的招商洽谈、一次次诚意满满的企业拜访,汇聚成咸宁赶超跨越征程上的铿锵足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强化服务抓项目建设,“咸宁速度”夯实发展支撑
天府烤卤是一家集卤制食品、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熟食连锁企业。经过多轮洽谈对接,企业最终签约落户咸宁,建设面向华中区域的大型生产加工基地。
为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投产”目标,我市创新推出“预告登记”审批模式——在项目投资额未达25%的传统限制条件下,允许企业先行办理规划审批、施工许可等手续,将审批周期压缩超60%。
咸宁高新区组建项目服务专班,从项目选址到施工协调全程跟进。经过15轮实地勘察和三方磋商,最终确定最优用地方案。同时通过“标准地”出让、容缺受理等配套措施,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创新举措带来惊人效率。天府烤卤项目自去年5月开工,仅用330多天便建成投产,刷新我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纪录。
要素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第一是项目、第二是项目、第三还是项目”的理念,打造“谋项目、争项目、招项目、建项目、育项目”的全周期服务闭环。按照“21161”项目落地机制调度项目建设,建立市级领导领衔包保服务项目工作机制,绘制项目“横道图”,做好要素前置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赤壁市建立健全“信息—招引—开工—投产”全链条闭环管理,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构建极速响应体系,实现企业诉求“第一时间接听、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投资1.5亿元的鲲鹏智行智慧物流项目,从首次考察对接到正式落地开工,仅用时32天,创造赤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新速度。
接续落地开工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不断刷新的项目建设“咸宁速度”,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招商、抓项目的生动写照,也为咸宁加快实现赶超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聚链成群抓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倍增迈出坚实步伐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前,低空经济发展正迎来爆发式黄金期。
6月16日,我市与武汉大学“再续佳缘”,在携手建成国内首个全野外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的基础上,合作建设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为我市竞逐低空经济蓝海,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齐头并进。我市积极推进咸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已与武汉大学就共建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咸宁)分中心、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咸宁)分院、武汉大学(咸宁)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与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同步引进在研科创项目20余个。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
加快实现赶超跨越发展,关键在招商,抓手在项目,重点在产业。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倍增行动和目标,我市聚焦“5+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需,突出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协作配套,开展重点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加快促进重点产业聚链成群。
食品饮料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我市组建成立食品饮料产业联盟,完善“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推进政企联动招商。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食品饮料产业招商活动100余次,对接企业158家。上半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食品饮料产业类项目41个,总投资164.38亿元。
“1-6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9个。其中‘5+5’现代化产业项目268个,占比92.7%。”市招商和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围绕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着力推动项目快落快建,既可以高效链接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同时又可以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将有力推动我市重点产业聚链成势、集群发展,为产业倍增行动提供坚实支撑。
船到中游更奋楫,风劲扬帆正当时。站在年中节点回望,咸宁以速效并进、量质双升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半年报”答卷,展现了澎湃的发展动能和潜力。立足新起点,咸宁将继续聚焦重点产业,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项目,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精准对接优势资源,吸引更多“金凤凰”筑巢安家,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咸宁日报记者 姜明助 通讯员 张琦 杨飞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军到崇阳参加“聚力支点建设 助力打造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人大代表行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