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马丽、通讯员余小霞、周娅波报道:9月18日上午,咸安区2025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见面开标”系统顺利完成招标。招标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曹琴感慨:“以前这类项目从发布公告到开标需一两个月,现在全程只用24天,效率大大提升。”
这样的效率提升不仅体现在时间压缩上,更体现在人力成本的节约和工作模式的革新上。“改革前,整理、装订材料要花好长时间,现在九成材料线上提交,我们终于能专注专业服务了。”曹琴说。
这一变革源自我市今年8月启动的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改革。自8月25日试运行以来,推出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开通专项服务窗口,安排专人对接市、区两级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导办服务;精简90%以上纸质材料,关键要件全程线上流转,办理时限大幅压缩,着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据介绍,试运行以来累计受理交易项目48个,总金额超24.48亿元,涵盖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国有资产处置等五大类,其中市本级项目16个、咸安区项目32个,初步体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改革质效。
一直以来,市区两级交易独立运行,存在权责边界堵点难点。为此,我市着力推动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改革,通过整合市区交易平台、统一信息系统、实施流程再造,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市、区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按照相关规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市、区两级原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农村产权交易等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全部纳入统一交易平台体系,做到“应进必进、能进则进、愿进能进”。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兴电介绍,市区一体化整合实现业务全覆盖和交易量倍增。中心同步重塑内设机构,将原按交易环节设置的部门结合交易类别优化重组,实行清单式职责管理。部门分工协作、权责分明、资源共享,业务流转实现整体联动,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目前,市、区两级已按“一套制度、一张清单、一个流程”统一运行,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程序流转、一个标准服务”。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主体,既是营商环境重要的一环,也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窗口。当前,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后续将进一步加快平台优化升级,让公共资源交易“能快则快、能简则简、能优则优”。
编辑: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