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打糍粑的声声号子引来50余游客体验侗乡年味。为了让前来体验年味的游客感受到侗乡独特的浓浓年味,戽口村农家乐业主带领村民重新找回侗族过年的习俗。打糍粑、磨豆腐、杀年猪、吃长桌宴等习俗在戽口村一一上演,传统年味让游人们流连忘返。来自宜昌的游客宋辉说,她没想到能在恩施戽口村体验这么一场值得纪念的过年仪式,感受到了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的浓浓年味,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还会再来。(据中国硒都网载)
笔者有幸亲历这个侗族年,从现场浓烈的过年气氛与外地游客中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年俗对外地游客和本地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来说,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笔者认为,恩施乡村旅游做什么好,年俗是个宝,中国人喜欢过年,喜欢年的味道,年的风俗,如果将年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效融合,必将会带来广阔的市场。
在现场亲身参与杀年猪、推豆腐、打糍粑、唱山民歌、打莲湘、滑彩龙船、吃长席宴,这些年俗活动营造了浓烈的过年氛围,与目前城市越来越淡薄的年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城里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城里人在这里能返璞归真回归自我。
节日庆典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同时也是区域经济效益的一个全新的增长点。年俗就是节庆仪式的一种体现,它的经济效应来自节日的文化氛围,一个成功的年俗主题,对当地的文化传承、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宣传起着良好的作用。
恩施地区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民差不多占其总人口的4成,所以恩施地区的年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将充满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年俗融入到目前越来越火爆的乡村休闲养生旅游中,能更好的扩大恩施地区民俗的影响力,能更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更能贴近“灵秀湖北、仙居恩施”的主题旅游形象。
将年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拓宽乡村旅游的市场,是乡村旅游不可不正视的一个现实。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机关切勿“提前过年”
下一篇:
马林增:不要拿“学酒哥”当顶风作案的说辞
核心观点:如何做到“有效供给”?通俗地说,就是要对准市场需求供给产品,实现农产品的有供必有求,有求必有供。对于广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