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中小学新生报名如火如荼进行,市教育部门同时推出新举措,以缓解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学位不够的压力。(8月26日《香城都市报》)
日前,《香城都市报》报道过市城区中小学校相继启动招生工作,家长通宵排队的的新闻,现在教育部门推出开“高新班”、 热点学校不收插班生、加快城区部分学校升级改造三大举措予以应对,此举一定程度上应可解燃眉之急,但恐怕仍然满足不了需求,还需长远考虑,统筹兼顾解决城区入学压力过大的问题。
东方外国语学校一年级开设两到三个“高新班”,该辖区其他五至六年级的孩子还得去更远处求学。热点学校不收插班生,是在保障地方户籍学生优先入学,对一些确因随父母工作需要就近入学的学生来说就有些欠妥当,带有歧视味道。然而城区部分学校升级改造的数量也很有限,而且只能明年投入使用,一时远水救不了近火。
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要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要确保教育公平。现在新政策又规定,进城务工子弟就学享受城区孩子一样的待遇。依据这几点,就要严格划片入学,创造条件解决城市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
城区学位吃紧,乡村(郊区)学位限制,从本质上是均衡教育资源的问题。城区热点学校学位供需矛盾突出,而乡村学校生源缺乏,是因为城区热点学校教育资源优于乡村教育资源。有些家长还在城区租房陪读,不惜加大入学成本,为的是瞄准优质资源,让孩子享受到好的教育,选择好的“起跑线”。
针对城区入学压力问题,可围绕教育资源做文章破解。一是加大城区周边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加大软硬件建设,调入好的师资,实行教育倾斜,加大教师待遇。二是把城市周边学校纳入优质学校教育集团联合办学,把城区师资流动(可派遣或轮岗或置换)到周边学校任教。三是改造升级部分薄弱学校,增强学位扩容能力。此外,还可以让民办学校帮助消化一些学位,为其拨付公用经费,享受公办学校一样的待遇。(徐大发)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在抗洪救灾主战场践行“两学一做”
下一篇:
“在镜头下执法”咋就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