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香城时评 >> 正文

戏曲进校园重在“以生为本”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9-04 21:51

  8月31日,市委宣传部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我市“戏曲进校园”工作于7月底全面启动,力争明年上半年实现全年覆盖。(9月3日《咸宁日报》)

  很高兴读到“戏曲进校园”的新闻。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京剧还被誉为国粹。特别是我们的乡戏,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戏剧正随着老艺人的逐渐老去而被边缘化,甚至濒临失传。因此,戏曲进校园活动很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普及戏剧常识,夯实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乡戏接班,传承优秀文化。

  从新闻中了解到,我市各地为戏曲进校园作了一些努力。如崇阳提出提琴戏“861”目标,通城排练花鼓戏到隽水小学进行了首场演出,嘉鱼县举办戏剧夏令营活动。通山县在通羊镇第一小学开设了“戏剧”兴趣小组,在该县楚剧团聘请专家任教,每周开展一次戏剧学唱活动。但纵观这些举措,基本上是在外围施以影响,偶有深入也基本局限在点上,真正参与戏曲的学生不够广也不够深。

  笔者以为,“戏曲进校园”重在一个“进”字,而且在教育熏陶时其主体应该“以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要多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与到普及戏剧的活动中去。一是选定一种戏剧(最好以地方戏为主)的校本教材作为地方选修课程,并纳入考试要求。二是培训戏曲师资,也可校外聘请戏曲艺人担任辅导员。三是成立戏剧兴趣小组,多开展演出竞赛活动。四是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作推进戏曲进校园的活动。( 徐大发)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铲除“毒跑道”的温床
下一篇: 主动适应巡察常态化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