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时评 >> 正文

主攻产业扶贫 决胜精准脱贫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5-15 22:12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市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一户一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带动”的思路,结合通山实际,探索了“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帮带、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经营、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十种产业扶贫模式,健全了产业扶持和金融扶贫保障体系,带动贫困户“山上生金、水里流金、屋中藏金”,形成了政策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格局。今年新带动5065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开发。

  一是“政策驱动”模式。出台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如贫困户养牛的每头奖补3000元,养猪的每头奖补500元,发展光伏的每千瓦奖补3000元。在奖补政策的推动下,新发展孔雀、黑山猪、豪猪等规模养殖基地46个,新发展娃娃鱼、鲈鱼、虹鳟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35处,扩展特色板块基地81个,建成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50个。

  二是“龙头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采取“企业+市场”带贫困户的形式,利用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发展产业,带领贫困户增收。目前,全县有7家省级龙头企业、48家市级龙头企业带领680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三是“挂靠帮带”模式。创新金融扶贫,筹措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开发“扶贫贷”、“助农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支持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土地资源等,挂靠合作社、大户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合作社或大户给予贫困户保底分红。如通羊镇茅田村,有5户贫困户将每户10万元的扶贫贷款挂靠香菇合作社,每户每年可收入5000元。

  四是“乡村旅游”模式。通过景区景点开发,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县注册旅游企业45家,今年计划新发展农家乐300家、达到1500家,带动1.6万群众实现增收。

  五是“能人引领”模式。发挥乡村种养能人的技能、经济、销路等方面优势,支持鼓励他们带动贫困户致富。如我们引进孔雀观光园项目,将5万羽孔雀种苗免费分发给周边乡镇200户贫困户寄养托管,并无偿提供饲料和技术指导,待贫困户寄养10-12个月、达到商品孔雀标准后,公司按每羽100元的价格回收,实现户平年增收2万元以上。

  六是“租赁返聘”模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将贫困户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让贫困户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如引进南山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苗木,返聘80余户贫困户就地务工,贫困户在基地经营中得到了土地租金和务工薪金。

  七是“集体反哺”模式。整合发改、财政、林业等项目800多个,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收入反哺贫困户。目前全县187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超过5万元的达179个。如支持洪港镇西坑村开办竹制品加工厂,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吸纳15户贫困户到加工厂务工,每户年均收入达1万多元。

  八是“抱团经营”模式。通过培育合作社、种养大户,将有劳动能力有技术无资金的贫困户组织起来,集中互保贷款,自主发展产业,既解决贫困户无钱创业,又解决生产分散、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如厦铺镇花纹村将全村9户小龙虾养殖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争取扶贫贷款90万元,发展小龙虾产业,每户贫困户年均可收益2万元。

  九是“培训造血”模式。紧扣贫困户需求,开展订单培训、上门培训、创业培训、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如我们在县职校设立了3个脱贫技术培训班,让贫困户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上午组织学员学习理论,下午到孔雀、香菇、小龙虾等种养殖基地实践,通过3个月或半年的集中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门以上的职业技能。

  十是“电商扶贫”模式。坚持线上农产品与线下产业链相结合,引导贫困户通过开网店或参与产业链实现增收。今年,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300个,电子商务创业就业人员达到2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撸起袖子加油干,再加力度,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 全面小康目标。

  (通山县委书记 石玉华)

编辑: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让“隐形冠军”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