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重阳节,有关“敬老”的话题都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笔者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上海有30%老人有“越老越不中用”的想法,其中5%到15%的老人经常感到害怕、孤独;而另一篇文章说,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约70%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所导致。
在笔者看来,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并不重要,因为都能说明一个现实,就是老人精神赡养缺失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但老人心理需求、情感关怀等方面的精神生活,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关心老年人心理疾病问题,给予老人充分的精神慰藉,这是老年人及家人、养老从业人员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首先,子女要给老人更多的关爱,要常回家看看。对老人不仅要有物质赡养,更要有精神赡养。其次,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在发挥工作人员的骨干作用的同时,还应动员家庭、社会的力量,尊重、关心和照顾老人,使他们在有心理困扰时有诉说的对象和场所,能得到精神慰藉,感受到关爱。再次,社区和各种社会组织,也要更加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通过策划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好老人的精神赡养,让每一个老人过上美好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邓昌炉)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营造学懂弄通做实的浓厚氛围
下一篇:
不忘初心,勇做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