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时评 >> 正文

谅和量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18-02-04 08:40

柯建斌

  一位八旬的老父亲经常跟他的五个孩子讲,男人要有气量,夫妻要互谅。这位老人家是这么做的,他们老两口一辈子相伴相守,为儿孙做出了榜样。

  家人之间当互谅互让,友人之间当如此。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皆如此,和谐单位、和美家庭并不是什么奢望。

  气量,既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肚量,也指容忍谦让的限度。做人的确要有度量,容人亦有限度。

  所谓大人大量,就是强大的一方胸襟要宽广,容人之错、容人之短。容人所不能容之事的人,积的是德,是谓厚德载物。

  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乃能为人之所不能为。凡人尚有匹夫小谅,普通老百姓均抱守自己的小节小信。这些小节小信,包括原谅别人,也包括争取他人宽宏大度。

  一味地指望对方的体谅,而不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难以得到对方的谅解,也不容易获得第三方的理解。

  没有考虑到弱势一方的难言之隐,不积极地进行换位思考,亲人之间也会难谅难让。朋友同事之间不通过充分的沟通,不进行有效的商量,必然导致不谅不让,甚至于愈演愈烈,矛盾双方均是骑虎难下。

  谅是个多义字。在“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里的“谅”,是诚实的意思。原谅别人也好,互谅互让也好,都需要诚信做基础。

  “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据说是清朝宰相张廷玉写给家人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让墙诗”还有另外的版本----“纸纸索书只说墙,让渠径寸又何妨。秦皇枉作千年计,今见墙成不见王。”

  张家与叶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地皮发生争执。张老夫人修书北京,请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却赋诗劝导老夫人。张老夫人见诗明理,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状,亦感惭愧,同样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说明,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谅”,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希望那些有志于成就大事的弄潮儿,不要为小小的羞耻或挫折而忧虑!相信那些矢志建功立业的起航者, 不会过于纠结于自己的思维定势!

  立春啦!香城才羸绒绒雪,泉都又迎溶溶月,往事如烟俱忘却,而今迈步从头越!

编辑:Thierry

上一篇:
下一篇: 培育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