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的隐忧
黄军
时下,大家介绍情况、汇报工作、总结经验都离不开数据。是的,用数字说话,简洁明了,目标清晰,结果直观,省去过程的枝枝叶叶。一听,就让人心中有谱、脑中有画。
这本无可厚非,再正常不过了。但笔者认为,人们往往容易听进记住反映好的数字,而忽视或是不大愿意说起不太好的数字。比如,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不再以GDP论英雄。有的同志就沾沾自喜于相对数值增幅位置带来的喜悦成就;而看不到相对值背后的绝对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发展不足的长期困扰。
又比如,自从严治党执纪新常态以来,党中央铁腕反腐治吏,有的同志就津津乐道于反腐倡廉打了多少虎、猎了多少狐、拍了多少蝇;而看不到处理的越多说明历史遗积问题越不容忽视,不想腐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党风廉政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还有“扫黑除恶”“打非治违”“净网行动”等各类专项治理活动,往往阶段性的成果颇为丰硕,各种经验数据听完让人倍感满意兴奋。不禁让人又心生疑虑,相关职能部门预防教育跟上没有?履职监管到位没有?抓早抓小抓苗头机制形成没有?
如此看来,“用数字说话”大有文章可做。站立点不同,反映和表现出来的情况结果也大相径庭。作为听者,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一串串的数据发现背后的隐忧问题,既不要被那些骄人的数字蒙蔽了双眼,也不要用那些隐含另意的数字来迷惑老百姓,更不能用掺水的数字糊弄组织领导;既要看到好与坏的相对独立性,又要看到好与坏互为转换的辩证关系。唯有如此,才能不被数字遮望眼,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准发展方向。
编辑: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什么要办《党报问政》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