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咸宁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在咸宁深度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懂产业”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经济发展的大局,更决定着城市未来的竞争力。
伴随新的技术、新的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发展也在迭代升级。如果对产业一知半解,就难以找准定位、 明确方向、精准发力。锚定“懂产业”,踏上升级新路径,就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发现新兴产业的潜力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有例为证。抢抓大健康产业风口,我们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做强生物制药产业、开发养老养生服务、升级健康旅游品质等系列举措,咸宁的康养品牌正在被更多的人知晓,大健康产业成势见效。再如,一瓶水激活一座城。持续聚焦食品饮料产业链的打造和完善,咸宁“一瓶水”产业正在加速聚集,世界级饮料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市委提出的三年产业倍增要求,关键是落实到具体产业项目上。围绕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深入研究大健康、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四大新兴未来产业相关政策,明确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和扶持重点。既要“心中有数”也要“手中有术”,才能在产业发展中顺势而为,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助力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只有对本地产业基础、优势和短板有清晰的认识,对目标产业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咸宁市在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0个,签约项目个数和协议金额均创历史新高。这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招商等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对产业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
具备专业的产业知识和技能,是成为“懂产业”的行家里手的核心素养。事实上,无论是产业规划、项目策划,还是企业运营管理、技术创新,都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
在装备制造产业中,要熟悉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制造技术,掌握产业发展前沿动态,为企业提供技术升级、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专业建议。同时,还要具备跨领域知识融合能力,因为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的趋势,例如文化旅游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催生了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只有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懂产业”还需拥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如项目推进中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企业发展中的市场竞争、技术难题等。这就要求深入实践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懂产业”的重要性,努力成为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咸宁日报评论员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奔跑吧,咸宁!
下一篇:
锚定“懂经济”,开启认知新航道
咸宁网讯记者王恬报道:12月6日,张士军同志在通城县代表团与党代表一起讨论党代会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时提出,要认真贯彻党...
近400家外资企业、7万家私营企业、26万家个体工商户选择在咸宁投资兴业。 全市“四新”经济市场主体总量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王忠林出席全省稳增长工作视频推进会强调巩固拓展回升向好态势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月24日下午,省...
1月21日从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起,我省将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为驱动,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服务全...
全省上下要突出抓早、抓快、抓好,早发力、快发力,抢时间、抢机遇,让科技创新的火炬照亮荆楚大地,让产业转型的浪潮激荡千...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报道:3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
强化协同、做优服务,当好产业发展的“店小二”,推动要素供给“精准滴灌”,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咸宁网讯记者刘珊珊、特约记者刘建平报道:29日, ,今后五年,通城县将凝神聚力,改革创新,担当实干,高质量打造中部地区绿色...
要探索产业招商、回归招商、新民营经济招商、外资招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招商活动,提高招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为咸宁经...
该县将重点围绕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战略通城实施,主动加强与省域、市域和鄂湘赣毗邻地区协同联动,精心策划推进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