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才总量39238人,占总人口的7.55%。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享受省政府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6人,享受咸宁市政府津贴专家8人,市管乡土拔尖人才16人……
一组组闪亮的数据,展现出赤壁市全力打造人才新“高地”结出的累累硕果,彰显了赤壁市委、市政府在集聚人才“第一资源”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赤壁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加快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营造良好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聚集起无穷的正能量。
求贤若渴 彰显“千金买骨”热诚
为汇聚英才促发展,赤壁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工程的意见》、《赤壁市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赤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文件,并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人才引进,彰显“千金买骨”热诚。
该市明确提出,对新引进的人才除给予20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享受每月100至2000元的生活补贴外,还坚持对博士后产业基地给予专项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支持,对获奖的科研成果和国家专利给予奖励。同时,每年安排50万元专利发展基金,用于奖励已转化生产并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的专利发明单位和个人。
为营造人才发展宽松环境,该市在运用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投资人才资源开发的同时,注重改革事业单位行政化的人才管理方式,减少人才聘用、选拔、评价、激励等过程中的行政干预,落实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对人才创新创业实行“一站式”服务。
创设载体 助推人才创新创业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是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关键所在。
为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引才、育才、用才的积极性,该市坚持以政策激励为导向,按照引进高层次人才“一事一议”工作流程,为其办理调动、编制、配偶安置、落优惠政策、户口迁移、居家等手续,为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各用人单位加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赤壁一中引进3名美籍博士后,市政府不仅免费提供公寓,让人才拎包直接入住,还帮助办理签证、体检、居住证等一系列相关手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了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进得来,本土人才能成长,各用人单位采取了相应的激励培养措施。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高薪聘请以王中炎博士为首的一批猕猴桃专业技术人才,对公司本科生、研究生每月加发500元的学历津贴,其中研究生还享受公司副经理待遇。
对许多优秀人才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始终是“舞台有多大”。为此,该市创新工作思路,高起点规划创业平台建设,不仅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青年创业商会,还建起2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以全省县市一流的人才沙龙,形成了高效优质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统计显示,目前该市通过帮助用人单位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和载体,先后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2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以上人才6人。
找准支点 发挥人才“杠杆效应”
古人云: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近年来,赤壁市依托规模优势企业,积极搭建人才与项目的对接平台,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载体,实现了企业和人才的双赢。
目前,全市有省级创业园区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3个、创业小镇2个、创业体验区1个、企业创新岗位30个、人才服务窗口1个。全市共建起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拥有高新技术产品4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0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7%。仅去年就申请专利181件,授权82件,有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厅登记备案。
“引进一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赤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志才说,人才的大量聚集,不仅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而且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统计显示,今年元至5月,该市完成规模工业总值172.3亿元,同比增长7.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104.3亿元,同比增长16.2%;招商引资完成138.6亿元,同比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7亿元,同比增长9.9%;外贸出口总值2515.5万美元,同比增长30.0%。(通讯员 贺祖清)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童金健报道:9日,在湖北三盛刀锯有限公司刀带车间,工人们正在对环形刀进行接缝加工。 据了解,...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李杰、李瑞丰报道:“是村干部划着船将我们救了出来。”7月8日晚,赤壁市委书记、防指政委江斌深夜看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