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崇阳新闻 >> 正文

心系百姓创和谐——崇阳路口镇综治维稳纪事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3-05-22 11:41

  地处崇阳县东大门的路口镇,201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2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83元,同比增长19%,招商引资突破5700万元。工业、农业、城乡建设各方面发展迅猛,呈现出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经济发展了,我们更需要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才能让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近日,路口镇党委书记甘江城接受记者时说,“越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的背景下,越要坚持将综治维稳放在首位,只有创造性提出破解稳定难题的新思路和新对策,才能打造出‘和谐路口、美丽路口、幸福路口’。”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夯实维稳基础为抓手,以密织治安防控网络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全力推进政法维稳和综治工作,积极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风水树”的故事

  在咸通高速崇阳县路口镇田心村廖家湾路段,一棵古杨树枝叶茂盛,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说起古树的故事,全镇干部和全体村民记忆犹新。

  2012年2月,咸通高速公路修建在即,工程前期,设计院专家先后8次现场勘查,高速设计线路已定案。而立在路段上的古树树龄相传有300多年,下有一泉井,被村民视为镇村之宝“风水树”,且一直流传着此树能为百姓带来好运,损毁就给村庄带来灾难的神话。

  “高速得绕道,无论如何都得留住古树。”村民情绪偏急。“古树是全村的命脉根子,谁动古树我们就与他拼命!”还有不少村民摆出了要集体上访的架式。

  高速线路无法改变,挖移古树村民坚决不行。一时间,路与树诱发出的矛盾成了建设协调单位路口镇的大难题。

  “一定不能激化矛盾,国家建设是大事,村民意愿要关注。”路口镇党委书记甘江城说。

  2012年3月2日,该镇成立以副镇长徐干为组长的协调专班,召开了关于合理处置古杨树的专题会议。

  工作组深入每户,宣传国家政策,倾听群众意见,帮助他们破除迷信思想,同时多次请求县林业局和物价局的帮忙。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移栽古树另加补偿的方案达成协议,这既尊重群众的意见移栽了古树,高速建设又顺利进行。

  “零上访”的长青村

  两旁林竹茂密,沿着乡村公路,16日,记者一行来到了路口镇长青村。

  据介绍,长青村是由长岭、南岸、北岸、下宕4个村合并成的村,共有8个组。

  在3组,记者遇上了丁老汉,“多亏了袁书记,他是我们村里的大好人。”他同时向记者诉起家境,儿子丁光辉天生痴呆,家庭条件难苦,并村前,多次要求村里照顾,吃上低保,报告一连写了好几年,就是纸上无名。并村后,袁书记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当年为他家办理了低保,每月的油米有了保障。“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 

  采访该村支部书记袁帮辉时,他向记者介绍起村子里“零上访”的经验来。“镇村综治工作实行层层责任制,在农村,这是最基层最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如低保,按民政部门的政策要求,村里的原则一是残疾对象,二是突遭灾祸的家庭。虽然是不能一碗水全端平,但力求公平公正。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时,迅速及时,不偏袒,彻底干净不留尾巴,你把问题已经解决好了,那个还没事找事!”

  去年4月份,长青村2组孙某和3组曾某因山林纠纷引起了矛盾。有的准备好了石灰包,有的拿出了铁榔头,两方决要拼个你死我活……

  眼看一场生死肉搏在即,镇村干部出现了,及时予以制止。

  通过村干部到档案局查找土改证、林地证等,获得到有力的处理依据,由错砍树方补偿1600元,双方握手言和,并把林权界线标得一清二楚,不留后患。

  驻村干部甘明月说,村班子团结有力,有功不争,有事共做,有责同担,办事公道,尽力为百姓谋福利,修路18公里、建当家塘7口,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饮水难问题,村干部群众关系融洽,出现村子里稳定和谐的局面,为创建和谐平安乡村作出了典范。

  孙老汉的上访案

  2012年7月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老汉来到路口镇政府。

  甘江城接访了老人,仔细地听取老人上访的事由。

  原来,老人名叫孙叔同,本镇泉口村人,2006年承包了邻县的一个水库,准备大力发展养殖业,修路、架电线、筑水库,才3年时间,刚刚受益,当地村民违约,单方面收回承包权,最后上诉到法院,作出了补偿孙老汉11万元的判决。与当初的投入相差悬殊,孙叔同觉得损失太大,太冤屈,只好找到政府,并拿出了有关法院方面的文件,递给甘江城。

  这是一件涉法涉诉的上访。甘江城安慰他说,要相信法律,相信政府,政府将按照有关的法律程序将你的事情办好。

  甘江城和正乡级助理曾俊芳对此上访户实行包保制,多次到法院了解情况,寻求合法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临近春节,虽是天寒地冻的雪雨天气,2次赴省高院和咸宁市中院。

  12月,孙叔同的案件传来重判的消息,改判赔偿13万元。采访时,孙叔同十分感动:“虽然案件重审的结果距自己的赔偿要求还达不到目的,但政府的帮助让我今生难忘。”

  “对下深入访民情,对上如实报情况,坚持群众不直接上访,有合理诉求,政府主动与上级对接抓办落实好。”甘江城说这是路口镇一贯的作法。

  “状窝子”消失记

  2012年4月的一天,厢所村村民曾浩滔一大早上访到镇综治维稳中心,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舒帆热情接待,当听获前任村干部叶某在处理曾浩滔与曾某林地纠纷中偏袒曾某,曾浩滔遭殴打时,她当即承诺将尽快查明真相,处理好被殴打及林地纠纷一事。

  3天后,舒帆带领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冒雨来到厢所村实地察看,并找双方及知情的相关人见面调查取证,考虑到叶某因护林防火工作中违纪被镇党委免职,家庭困难,舒帆找村干部做工作,由村先行垫付6000元医药费给曾浩滔,以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也便于处理林地纠纷。

  事后,舒帆又将收集来的有关山林权属的证据带到县林业局进行咨询,寻求有关法律依据,确准收集到的证据的真实性。后经几次与村干部、法庭等共同会商讨论,终于议定出一个合理的处理意见,纠纷得以解决,双方均表示满意。

  “类似的邻里纠纷在厢所村还有很多,主要是要及时调处。以前,因村干部觉得纠纷太多,管不过来,因此造成群众上访不断、告状不断、甚至有人开始专业代理告状,出现干群关系紧张,邻里不和,民风每况愈下,厢所村成为了全镇有名的‘状窝子’村。”镇长王志君介绍说。

  “2011年以来,新一届路口镇领导班子和村干部戮力同心,访民情、化民忧、解民难、办实事、树形象,对每一起群众纠纷都做到妥善解决,对群众要求竭尽全力予以办理。现在的厢所村,已经不再是当日的‘状窝子’,而是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平安村。”

  心系百姓创和谐,巧解群众千千结。近两年来,路口镇以小安促大安,化解矛盾、调解纠纷在基层,基本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综治维稳目标。据了解,今年以来,路口镇共受理16起纠纷,成功调解16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特约记者 徐功频 马丽娅 通讯员 王建华)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崇阳实施道路"畅通工程" 新建110个公汽站
下一篇: 崇阳县委书记检查水库防汛和除险加固工作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