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安居乐业
9月28日,在崇阳县肖岭乡锁石村4组山坳下,一栋青砖外墙的新楼房拔地而起,朱新祥在房前的稻田里收割晚稻。
朱新祥,因学致贫,一人承担着家庭重担。以前的房子是砖瓦结构,破旧不堪,逢大雨天气,屋内就变成“水帘洞”。
改变始于年初的易地搬迁。“经三轮排查和精准识别,朱新祥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分散安置政策,由政府统筹保障。”村支书徐金国介绍,所有建材、施工,镇里出钱、村里协调。
在朱新祥的新家,三室两厅一厨一卫对称分布,水磨石地面,堂屋角落里堆放着南瓜和建房尚未用完的水泥。
“装修费用都是政府出的,每一车沙子、每一袋水泥都是村里负责协调、配送的。”朱新祥感叹,现在条件跟以往有天壤之别,孩子回家有了安身之所。
为让像朱新祥一样的贫困户有新家,肖岭乡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齐头并进,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考核,在易地搬迁贫困户建房补助标准人均2万元基础上,按照标准统一修建配套基础设施。
在易地扶贫搬迁之外,朱新祥还享受着政策叠加福利。一家三口每年低保金2400元,各类粮食直补1000多元,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对于未来,朱新祥充满希望:准备流转经营复垦出来的10亩耕地,对应政府扶贫产业“菜单”,种植黑木耳、草莓等经济作物,让安置后的新生活更甜蜜。
“贷”出来的老有所养
在锁石村5组的山头上,60岁的胡国民佝偻着背,在新开辟的6亩油茶地里护理茶苗,成片的油茶长势喜人。
胡国民告诉记者,通村水泥路修好后,运输车可以直接开往山顶。
荒山变“金山”,得益于崇阳县金融扶贫开发出的金融贷业务。人行崇阳支行在全县47个贫困村建立了高标准工作站,打通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
在锁石村村委会,墙上的崇阳县农商行金融服务网格化管理宣传专栏里,标注着涉农贷款品种、利率、操作流程及农户评级情况,有网格化管理员的照片、姓名和电话,村委会二楼设有工作站工作室。
胡国民,几年前罹患重病,债台高筑。在外务工的他无奈回村种田,眼看年岁渐长,养老问题日渐显得急迫。
通过村委会引导,胡国民找到农商行贷款,被评为B级信用等级,贷款5000元,用于发展油茶种植。
“通过半年培育,油茶的长势越来越好,如此经营下去,三五年后这些油茶的收益就高了。”胡国民笑语盈盈地告诉记者,通过金融贷扶持,他还养了20多头猪和羊,纯收益有近万元。
并网发电的“阳光收入”
“要想新的法子,既能够增加大家固定收入,又能有可持续性?”“如何发展人力投入少、整体效益高的产业?”……
在锁石村“主题党日+”公开议事环节,村民集体讨论脱贫产业发展之路,经营光伏发电项目最终成为共识。
在该村村委会大楼屋顶,176块太阳能电池板逐一排开,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发光。
村支书徐金国喜上眉梢:从7月初建成投入运营至今,光伏并网发电达8040kw,村集体收入增加了8000多元。
光伏项目由“村委会+贫困户+农户”三方共筹资金40万,平均每月发电4000千瓦时左右,全额并网卖给国家,加上政府补贴,每千瓦时能拿到1.2元的收益。
“按照最低光照时间计算,除去光伏板的维修、维护等费用,预计每年税后收入5万元。而电池板的使用寿命是25年,这些持续收益将全部用于扶贫。”驻村干部邓放鸣说。
吴霞是第一批“吃螃蟹”的贫困户。她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入股2000元,每年底可获得600多元的固定分红,加上政府的油茶种植补贴和低保扶持,一年收入达4000多元。
“光伏发电很实在,钱看得见、摸得着,入股心里踏实。”作为单亲妈妈,刚到而立之年的吴霞独自抚育着两个女儿,光伏发电给她带来了“阳光收入”。
吴霞憧憬着未来:光伏发电持续25年的收入,相当于孩子的“教育存折”,这就免除了她内心最大的担忧。(咸宁日报记者 王凡 通讯员 杨西平)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崇阳县禅文化博览园开园 幕阜山生态旅游添新景
下一篇:
崇阳县秉承生态发展理念赴苏州招商引资80亿元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庞赟)日前,2017年“荆楚楷模”12月上榜人物名单揭晓,我市崇阳县青山镇库区教师王值军入选。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沈力报道:日前,笔者从崇阳县环保部门获悉,今年元至12月,该县空气质量越来越优化,其中县城区优良天...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尹玲枝报道:14日,农发行崇阳县支行投放的5000万元棚户区改造贷款,给该县白泉片区棚户区改造注入强劲...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 汪淑琴报道:12月1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党代表王远鹤赴崇阳县天城镇开展党代表联系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