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东:辗转他乡传茶经
盛华东,男,生于1970年1月,中共党员,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人,出生于茶农世家,对茶叶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高中一毕业便投身茶叶行业,十几年间,转战上海、北京、湖北等地,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三道味茶叶基地已成为现代、高效、标准的一流茶叶基地,吸引着周边茶商前来学习取经,精心制作的“三味人生”品牌茶叶享誉整个咸宁,畅销湖北、浙江、北京、湖南等地市场,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县、乡党委政府的表扬,赢得了好名声。
2012年底,经同行的介绍,他来到了沙坪镇黄茆村。在深入了解相关情况后,他发现黄茆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三面陆水环绕,远离喧嚣的城区,附近又没有工农业污染源,确实是个适宜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的好地方,于是一口气承包了三百余亩荒山荒地,准备建设茶叶基地。他从家乡将黄金芽、中茶108、乌牛早、安吉白茶、龙井43等一系列新优品种茶叶幼苗用大卡车运至沙坪,一心扑在茶苗栽植上。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年初茶苗全部栽植完成,新的茶叶基地成功建立。
“一步茶香、二步树美、三步鱼禽肥”。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茶苗生长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抚育下,第二次栽下去的茶苗成活率很高、长势良好,2016年便已产茶,目前亩产300余斤,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
光有茶叶种植,没有加工是不行的,盛华东深深认识到这一点,早在2015年,他就在基地上建立了面积约3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购置了一批电脑控制的全自动化茶叶加工设备。茶青要经过杀青、揉捻、提香等七八道工艺才能制成茶干,每一道工序,都决定茶叶的质量。盛华东凭着十多年积累的经验,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同妻子一道日夜忙碌,制作出的成品茶叶色香味形俱全,令人赞不绝口。
茶叶制作出来了就要卖出去,怎样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盛华东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他先是注册成立了三道味茶业公司,公司成立后,他大做包装文章,想到茶叶入口闻香、嗜苦、回味甜,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便拟定将“三味人生”作为自产茶叶品牌,采用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包装外观装潢设计,并在茶叶培育、采摘与加工过程中大力实施有机绿色概念,使其产品品质“内外兼修”,成功进军高端市场,特别是黄金芽制成的凤尾茶,每斤售价在3000元以上仍供不应求。
2017年,盛华东与沙坪镇政府签订了扩大茶叶基地规模至二千余亩的意向合同,打造瀛潭秋月农业生态观光园区,为生态茶园的深化和乡村观光游的发展作出有益的尝试。如今,他与黄茆、枫树等村的几十户贫困户签订了用工合同,优先使用他们在自己的茶场务工,从事茶叶采摘等简单的劳动,两年来累计支付贫困户釆茶工资30余万元。
“无论成功与否,只要努力了,就好”。盛华东正躬耕在崇阳的大地上奋斗,挥洒汗水,书写自己的传奇篇章。
王文书:小康路上“领头羊”
今年44岁的王文书,是崇阳县高枧乡义源村一组农民,崇阳县第十届政协委员。五年来,他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创业,一心奋斗在荒山野岭上,带领村民开发荒山2000亩,种植生态药材及林木,奔上绿色农业开发的致富路,成为全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2011年,他投资700万元,承包2000亩荒山种植中药材和生态林、果。2015年申请成立了崇阳骏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至今年春季已种植金银花500亩、白芍160亩,油药用牡丹80亩,射干80亩,美国山核桃800亩,冬枣、冬桃及生态林700余亩。
近三年来,王文书还先后3次到药材种植大县、市和先进药材基地参观学习,学会了药材导种模式的栽培方法,知道了导种模式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目前,1300亩导种的药材和700亩林果长势喜人。
到2020年可全部进入丰产期,预计总产值可达2千万元,除去各项开支,年纯利可达1千万元左右。4年来,每年解决了当地村民100余人就业难问题,年发工资30-50万元,响应国家脱贫政策,带领贫困村民尽快脱贫。
尽管如此,王文书并不满足现状。2016年有50多户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了他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精准扶贫对象23户,为贫困家庭的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难问题,增加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为他们的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将精准扶贫户从原先10%的股份,提高到现在的20%,让贫困户尽早脱贫,过上好日子。
陈如娟:石头缝里飘果香
说起路口镇泉口村,不得不说白羊山,这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远远望去,映入眼帘,山上鳞次栉比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白色石头,就像是一群群绵羊。这座山,在泉口村民看来,一棵树都不长,没什么利用价值,可在一个人的眼里,它却是块“宝地”,在这块宝地里,她种出的柑橘树为她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她就是泉口村水果种植能手陈如娟。
陈如娟,今年39岁,衣着朴素,眼光中透露着坚毅与刚强。然而,就是这位农家女要做“吃螃蟹”的人,成为了路口镇第一位种植柑橘的专业户并且效益显著。
外出务工多年的陈如娟在2000年终于下定决心加入柑橘种植事业。陈如娟刚种植柑橘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没有经验,没有技能,她付出了很多辛苦,遇到了很多困难,柑橘长势差,产量低,销路也不好。一年忙活下来连成本都没保住。就在她心灰意冷,打退堂鼓的时候,镇领导来到她的家,帮助她解决困难,为她送上了种植技术的学习资料,并介绍其它地区种植柑橘的经验,让她再种一年试试。
“开弓没有回头箭”。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陈如娟彻底放弃了在外务工的想法,和家人一起开荒。她一家人齐上阵坚持不懈开荒16年,硬是让石缝里生出财富,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发了财。如今,成片的柑橘长在山石缝里,一到收获的季节,山上满是红灯笼,山下满是摘柑橘的车队,把整个小村庄吵得沸腾起来。在她的打造下,原先一片荒凉的石头山,变成了一个四季长青的聚宝盆。
近几年,陈如娟先后多次和丈夫到宜昌、通山、华中农业大学等地学习,不断汲取种植技术,不断地摸索实践。他们夫妻四处拜师,到处求学,引进美国朋娜、纽荷尔脐橙,日本特早熟柑橘、太田椪柑,琯溪蜜柚等优良品种,不仅将自家的柑橘面积扩大到100多亩,年纯收入30多万元,还掌握了全套的种植技术。
山上造果林,山外揽游客。这座村里人曾无视的荒山,如今竟成为城里人趋之若鹜的“花果山”。陈如娟一家人的开荒实践改变了白羊山的命运。一亩山地创造的效益达到数千元。种植柑橘成功,在路口镇上甚至周边县市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市民开车前来很方便,柑橘成熟期的节假日里总有不少人全家出动来到这里,果实满园通红,几平每天都有客人前来观赏购果,泉口果园山庄成为一条优美的农业观光旅游风景线。
陈如娟的辛勤劳动,赢得了赞誉和鲜花,今年,她被当选为崇阳县政协委员、崇阳商会会员、第五届县劳动模范。但陈如娟没有满足,她把发展的目光掠过白羊山,投向更远,豪情万丈地描绘出一幅集绿色果园、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农业蓝图。
龚双培:心系群众写大爱
今年50岁的崇阳县公安局石城派出所民警龚双培,从警三十载,情系百姓心。先后参加了围捕特大杀人案犯林忠、大源廖氏兄弟绑架杀人案、抗击非典、98抗洪等重、特大案、事件,并受到市、县、局领导的表彰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警情就是命令。2016年6月,石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凌晨五时许,接到群众求救的报警电话,他边往灾区赶,边向局领导汇报,到达灾区后,洪水以漫河堤,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迅速转移群众,当时,虎爪河堤决口,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下游,片刻,虎爪村、白骡村、黄龙村、石壁村一片汪洋,来不及转移的群众被困洪峰之中,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他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在洪水中救出了七位乡亲,被救的乡亲失声痛哭,并动情的说:谢谢你们,你真是人民的好警察。事后,腾讯新闻等知名网站和报刊纷纷报道实况,称赞崇阳公安民警充当了抗洪救灾的排头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16年9月,群众报警称,石城小学有个别学生偷钱。接警后,他急往报警点,经了解,是一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在外务工,是留守儿童,在没钱吃早餐的情况下,顺手拿了店主伍元钱。事后,他不定期的到学校看望、辅教留守儿童,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每月资助留守儿童生活费50元,受到学校的师生点赞。现留守儿童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习也认真,留守儿童的生活基本有保障,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2016年度的清网行动,他将辖区的在网逃犯进行逐家的走访,并多次对逃犯的家属访谈、约谈。在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细致劝导下,功夫不负苦心人,家属承诺将逃犯劝回投案自首,时隔数日,桂口村的周海斌、八一村的宋立豪等五人先后到派出所投案,并及主动交待违法事实,愿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由于警民的共同努力,石城辖区的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文明、和谐、繁华的石城正在走向新的起点。
丁强兵:荒山辟出致富路
丁强兵,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199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10月参加工作,家住崇阳县桂花泉镇三山村八组,曾任崇阳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咸宁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湖北源头山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短短几年,他带领三山村村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任劳任怨、甘于奉献,为荒山造林绿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山村坐落于紫金山脉和横山山脉之间,延绵于数十里峡谷之中,崇阳港穿流如下,有三山源之别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2012年,丁强兵与其弟丁强胜商量,主动向村干部提出“把政府林场的山流转给我吧,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不出五年,保证绿化荒山,还后代一片绿”。就这样,丁强兵把政府林场的山流转过来,大做山上文章,秉着一股“不忘童年记忆,还荒山一片绿,造福子孙后代”的信念,丁强兵披荆斩棘,勇拓荒山造林的创业路。
2013年丁强兵承包了1000亩荒山,投入16万元,请了三百多名劳力(包括三山村闲置劳力十余人)栽种楠竹6000棵,完成三分之一的荒山造林面积。2014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荒山造林,每亩补贴500元。丁强兵向村民做起了工作,带动三山村一组至六组的村民加入荒山造林的队伍,投入30万元,其中栽种楠竹一万三千多棵,造林面积300亩;栽种湿地松3万棵,造林面积200亩。2015年丁强兵自己投入资金9万元栽种楠竹6000棵,造林面积160亩。带动周边村庄横山村、仙坪村村民自筹资金,栽种楠竹2000棵,荒山造林面积500多亩。2016年丁强兵又流转了三山村下源村林场荒山1100亩,投入资金18万元修建12公里长的林区便道,投资16万购买除草剂除茅草,充分带动村里闲置劳动力致富,支付劳务工资10万多元。
2017年丁强兵抢抓春节务工返乡时机,请农工600人次,从正月初九忙到农历三月,栽种湿地松140000多棵,面积达1100亩,村民不仅发家致富种上苗树,还挣取了劳务费用。此外,丁强兵还在林间公路两旁,栽种绿化树苗35000棵,其中樟树1000棵,桂花树600棵,桃树1000棵,红叶石楠400棵,紫薇500棵,为带动生态旅游埋下伏笔。
三山村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对丁强兵说:“后面的山绿了,你就是最大的功臣。多亏你带头荒山造林,三山不再有山火,极大减低了山火带来的损失。”
凌晨迎月上岗,晚归月影相随。丁强兵带领村民在荒山开了“绿色银行”,带领村民致富当起了班长,依然不忘热心公益事业。2013年投入2万元,在三山村七、八组新安路灯18盏;2014年投入1万元,在三山村九、十组新安路灯12盏;2015年投入5万元,硬化八组至村委会九组公路500米;“6·02”洪灾捐出1万元救济款。2016年投入资金18万元修建12公里长的林区便道,投入7万元购买80只羊给村级闲置劳动力放养,支持精准扶贫产业帮扶,促进三山村七组贫困户增收。
一寸土地一寸金,三山村8000亩荒山上种了楠竹、湿地松,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丁强兵先后被评为“村级工作优秀者”、“先进工作者”。
王冰松:企业一线“好管家”
在日常工作与生产中,他是一个好领导,在工人们的眼里,他是一位好兄长,他“舍小家”不忘“大家”,坚守职责、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用热情和无畏为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规范管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湖北晶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王冰松。
今年56岁的他在企业一干就是十多年,与企业的厂房、设备和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多次荣获企业先进工作者、企业劳动模范、企业优秀员工等荣誉。
事业在企业,情感在车间。只要走进车间一线,看到熟悉的塔塔罐罐、看到朝夕相处的员工,他就感到格外亲切,内心充满愉悦,他热爱企业,眷恋这片伴随他成长的热土。每天朝阳升起的时候,他总是早早地走进企业,第一件事就是到车间每个岗位转一圈,向员工了解生产情况,检查设备运行状况,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多年的工作习惯养成了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车间的管理者,每一天都要了解车间生产情况,哪些事情要处理,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布置工作任务,作好工作安排。2011年3月,公司生产窑炉正处大检修时期,当时身患胃病的他吃不下睡不好,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然而他却强忍疼痛,坚持工作在抢修线上,直到检修完毕才安心地住进医院。
王冰松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自己心爱的企业,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论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生产岗位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就像一名卫士,终日守护着企业。
工作中敬业、执着、严格要求,生活中宽仁、随和,像一位老大哥,王冰松关心车间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更关心青年员工的成长,他喜欢和员工打成一片,与他们唠家常,推心置腹交换意见,问寒问暖,生活和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和需要,他都尽可能的帮助解决,让员工在企业有了“家”的感觉,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甩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车间工作与生产呈现出勃勃生机。
廖天兵:引领村民奔富路
位于鄂赣边界的金塘镇林家村,是一个边远落后的穷山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水平低下。全村1516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有115户,428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8.2%。
近年来,村党支部书记廖天兵通过多次走访入户和群众座谈,了解村民的需求。他号召村里的党员干部和能人成立帮扶志愿队,对村里的贫困人口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他经常说“为了村里的发展,我可以不顾我自己的颜面”。他经常冲锋在一线,不论是修桥铺路还是河堤维护,只要哪里涉及村民的利益,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仅2016年就新修水泥路近6公里,维修河堤水渠近2000米,新建塘堰2座,新修桥梁1座,同时道路亮化、公路绿化,自来水入户率等均走在全镇前列。从根本上解决了出行难、灌溉难、用水难的问题。
在林家村115户贫困户中,有22户贫困户长期居住在危房中。经过多次摸底调查,他制定了分散重建和集中安置两套方案。经过地质专家的勘探,在林家村二组白果树下建立了占地近5000平米的集中安置点,以解决13户40口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同时吸引了17户普通农户搬迁至此。新的安置点集教育、卫生、体育、生活为一体,经过县设计室专家精心设计,房屋错落有致,溪流环绕,绿树成荫,交通便利,配套有村级卫生室、村级小学等,并配备了设备完善的文化广场。
廖天兵通过咨询专家,外地调研,多方讨论,在林家台源建立起茶叶基地。该基地现有面积406亩,计划再扩建200亩。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已经吸收了30户余户农户加入,其中包括贫困户12户。
廖天兵还通过多方争取,设立了藏书尽千册的农家书屋和设备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室,引导广大村民走下牌桌,走进教室。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庞赟)日前,2017年“荆楚楷模”12月上榜人物名单揭晓,我市崇阳县青山镇库区教师王值军入选。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沈力报道:日前,笔者从崇阳县环保部门获悉,今年元至12月,该县空气质量越来越优化,其中县城区优良天...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尹玲枝报道:14日,农发行崇阳县支行投放的5000万元棚户区改造贷款,给该县白泉片区棚户区改造注入强劲...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 汪淑琴报道:12月1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党代表王远鹤赴崇阳县天城镇开展党代表联系基层...